《德国民法典》以体系严谨著称于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也显著提高了入门的难度,尤其对于总则部分的学习,其抽象的概念、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方式等均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障碍。本书是德国学生修读法律专业基础教科书之一,在德国广受欢迎。其所针对的是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的大学生,因此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案例、案例解析概述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书中亦包含许多基本概念的概括性、生动的介绍和阐述等内容,以减轻初学者学习法律的难度。本书是希望初步了解德国民法的读者或者准备去德国进一步学习法律和立志从事比较法研究的学生的入门读物。
近些年来,对抗对程序传统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强调言辞证据,严重损害了那些易受伤害的证人或者有残疾的证人的利益,这是很明显的。对交叉询问的依赖可能会误导事实发现者,给重要证人,特别是给案件的被害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对抗式程序的证据规则如此复杂,以至于人们越来越将审判看做是技巧的较量。法官错误地解释规则可能导致有罪认定在上诉时被推翻,而并无考虑被告人诉讼理由。因此规则与发现事实的关系还远远没有搞清楚。本书着重强调对抗式程序能否像所描述的那样,成为发现事实的工具。它暗示着,随着英国的律师逐渐意识到公正并没有实现,传统的证据规则将遭到抛弃,神判相应地也变得不那么具有对抗性,而是越来越向大陆法系或者纠问式审判模式靠近了。
美国海关法是美国海关立法中的重要内容,涉及进出境运输工具的监管,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关税,以及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征管等。《美国海关及对外贸易法典(上)美国海关法典》译自2014年版《美国联邦法典》第十九编《美国海关及对外贸易法典》一至六章。美国海关法规定详细,其注重实体,注重执法程序,体现美国在国际贸易多边框架内的重要作用。作者的翻译,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美国海关法,对我国海关法制和业务制度建设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原文版是德国有关刑事诉讼法的文献中,使用率的著作,其体系架构详实,理论实务兼而有之。其之引起译者翻译的动机乃是。当年译者当留学生时,初抵德国极想尽速进入写论文的状态,却苦于语文能力不够,上课、看资料只能囫囵吞枣。 本书与作者在同一出版社的系列所发表的另一著作“刑事诉讼法”(4版)之间的关系,这二本书在内容数据上所遵循之目标不同,结构及叙述方式上亦迥然有别,二者可以独立个别地作为研读参考之用。不过该PdW-Band系列之刑事诉讼法对本书而言,有莫大的补充作用,此乃就重要判例的事实及理由做详尽的剖析。这是本书在做系统性的论述时无法兼顾的。为了方便对这些数据有兴趣的读者查阅,本书特将收列于PdW-Band系列的刑事诉讼法中所论及之判例在本书文献出处以斜体字型印刷。读者亦可在该书最后所列之判例索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对外政策使众多境内企业的经营活动逐渐融入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在中美贸易、中美投资,甚至在我国人才引进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往往遭遇来自美国企业,甚至是美国政府提起的商业秘密诉讼。作者针对目前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建议。
本书是由中美双方学者合作选编的文集,共分三编,收入论文15篇。它们代表了美国三十年来汉学家的一批研究成果。本书是作者既论及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也研究了中国古代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到民国的数千年中国法律制度和思想史。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美国学者如何克服了文化的隔阂与语言的障碍潜入了我们法律传统的深层,以独特的进路、精心的考证、细致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展现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义理和动作机制。这些研究以邻壁之光照汉家故物,显微阐幽,鉴往察来,为中国法律传统的研究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理路。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饶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在《法律的尊严》一书中,最高法院桑德拉·戴·奥康纳探究了法律和她作为一个大法官的生活,以及最高法院作为美国的一个机构是如何演进、继续履行职责以及发展和变化的,通过历史、人民和理念追溯美国法律的某些渊源。奥康纳对这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而且,通过她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我们已经接受为基本制度和理念的那些事物的发展。奥康纳还讨论了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我们所了解的最高法院。她还回顾了美国自立国以来妇女为了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警告一席之地而进行的曲折斗争。《法律的尊严》不仅仅是奥康纳作为最高法院位女性大法官个人经历的思考,它还包含了对争取普选权运动是如何改变美国妇女生活的讨论在这个国家的投票站、在陪审席上、在家里。本书行文达练,目光独具,将会给读者带来一种
美国财产法教授约翰·G.斯普兰克林撰写的《美国财产法精解》一书共四十章,大致可以分为部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气息,吸收了美国联邦、各州法院的判例以及美国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和法理基础,阐述了捕获规则、无权占有规则、添附规则、拾物规则、赠与规则、委托保管规则、善意购买规则、知识产权规则、共有规则和婚姻财产规则,主要探讨了不动产权益的分类、设立、转让、抵押、登记、产权保证以及土地利用控制和国家征收等法律制度。本书广受美国法学学生的欢迎,比较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美国财产法的全貌和精髓,也有助于思考如何完善中国物权法律制度。
《德国民法总论》主要旨在满足高年级大学生的需要。不过作者希望,它的绝大部分内容也能为有兴趣的初学者所读懂,这样他就能够较早地接触到民法典其他各编的诸类问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年级的大学生,作者衷心地希望,读者在阅读《德国民法总论》的时候,除了应查阅编法律条款外,还应查阅书中提到的其他各编的法律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为法律体系所割裂的一般的东西和特殊的东西相逢在记忆中。
本书原文版是德国有关刑事诉讼法的文献中,使用率的著作,其体系架构详实,理论实务兼而有之。其之引起译者翻译的动机乃是。当年译者当留学生时,初抵德国极想尽速进入写论文的状态,却苦于语文能力不够,上课、看资料只能囫囵吞枣。 本书与作者在同一出版社的系列所发表的另一著作“刑事诉讼法”(4版)之间的关系,这二本书在内容数据上所遵循之目标不同,结构及叙述方式上亦迥然有别,二者可以独立个别地作为研读参考之用。不过该PdW-Band系列之刑事诉讼法对本书而言,有莫大的补充作用,此乃就重要判例的事实及理由做详尽的剖析。这是本书在做系统性的论述时无法兼顾的。为了方便对这些数据有兴趣的读者查阅,本书特将收列于PdW-Band系列的刑事诉讼法中所论及之判例在本书文献出处以斜体字型印刷。读者亦可在该书最后所列之判例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