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美双方学者合作选编的文集,共分三编,收入论文15篇。它们代表了美国三十年来汉学家的一批研究成果。本书是作者既论及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也研究了中国古代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到民国的数千年中国法律制度和思想史。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美国学者如何克服了文化的隔阂与语言的障碍潜入了我们法律传统的深层,以独特的进路、精心的考证、细致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展现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义理和动作机制。这些研究以邻壁之光照汉家故物,显微阐幽,鉴往察来,为中国法律传统的研究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理路。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饶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本书系香港回归后内地学者撰写的部全方位介绍香港法律的大型著作。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九七之后,香港原有法律如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八条规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条例、属立法和习惯法,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香港在社会管理和日常生活诸方面均建立有比较完善和严密的法律体制,法律庞杂繁多,法律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香港回归后,为了便于香港居民和内地居民在港经商、学习、生活之需,全书结合日常生活,从基本政制、家事、民事、商事、刑事、社会管理、法律服务、涉港实务八个方面,设44章1050余题,力图从众多法例中梳理出香港法律的全貌,为您提供完整、全面、的法律服务。写法上以阐述法
法律人士或者关心中国法治进程的人,无不对美国宪法心怀敬意。美国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但是无论我们———这些后来人怎样想象,想要了解美国宪法以及由宪法支撑的美国的制度伦理和价值体系,都必须从美国宪法诞生的时刻说起。必须追根溯源,才能稍微触摸到事情的本质。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参透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平台。这不仅是一部法律的书,也是一部历史的书,更是一部文化的书。书中精彩刺激的场景使我的想象游走到了那个充满期冀与困惑的时代,那个热情洋溢
《美国破产法案例选评》是针对美国破产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挑选相关的案例加以编辑评注而成的集子,也是我在讲授比较破产法课程的过程中,与我的学生们课堂讨论之余,留给今后同学们的一份资料。相信这本案例集选评对同学们在学习国外破产法律量,对深入理解美国破产法以及美国破产法的司法实践是会有所助益的。当然,完成这本案例编著的深层意愿。还在于能为我国的破产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基础资料。 在案例的选择上,本书注意按照美国破产法中有代表性的制度规划进行分类挑战,较为全面地覆盖了美国《破产法典》在适用中所遇到的突出的原则性问题。在案例的编排上,本书按照“基本案情”、“主要争议”、“判决意见”和“评析”等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阐述,以有助于读者对案例的整体把握。
《德国民事诉讼法》颁布于1877年1月30日,是一部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的经典法典。该法历经一百余次修订,沿用至今。“二战”后的民事诉讼法改革,特别是2001年的民事司法改革,使该法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在新的立法意旨和司法理念指导下,本法诸多条文得到了修改与完善,法典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民年的民事司法改革,使该法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在新的立法意旨和司法理念指导下,本法诸多条文得到了修改与完善,法典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事诉讼法制发展的动态,译者依据德国民事诉讼法2014年的版本重新进行了翻译,译本比对了《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德文版本与英文译本,力求使译文更加准确;参考了各位大家、学者对译法的不同意见;吸纳了域内外研究德国民诉法的相关文献,对法条中晦涩难懂、
自然乃顺,顺者则通。自幼成长至大,一本自然处事待人,读书治学亦然。大学时代常想,老师应如何教,我才能如何懂,如今得知老师教得自然,学生就懂得自然,因此,将近三十年的法律教学,即尽量地把法律很自然地教给学生。所谓很自然地教学,乃指把生硬的法律条文之意义与适用加以生活化及体系化。多年来教债总,虽多介绍先进著作,而以学生整编之讲义辅之,但自觉对学生亏欠甚多,在今学生不断催促及先进鼓励下,乃趁此次民法债编修正,再无可逃避之下,利用空闲历经两年充实修正,完成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期能将怎么教就怎么写,很自然地呈献给学生,则幸矣! 本书为作者关于债法总论的研究力作。全书共分八章,作者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民法”中债法部分的全面分析,从债之发生到债之效力,一直到债之消灭,对“民
本书精选了39个美国商业秘密经典判例,并遵从商业秘密法基本理论的体系进行编排,在每个知识点下所编排的判例,均侧重解决相对应的问题。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系统了解美国商业秘密的判例规则,并对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及法学研究有所助益。
美国财产法教授约翰·G.斯普兰克林撰写的《美国财产法精解》一书共四十章,大致可以分为部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气息,吸收了美国联邦、各州法院的判例以及美国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和法理基础,阐述了捕获规则、无权占有规则、添附规则、拾物规则、赠与规则、委托保管规则、善意购买规则、知识产权规则、共有规则和婚姻财产规则,主要探讨了不动产权益的分类、设立、转让、抵押、登记、产权保证以及土地利用控制和国家征收等法律制度。本书广受美国法学学生的欢迎,比较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美国财产法的全貌和精髓,也有助于思考如何完善中国物权法律制度。
美国著名财产法教授约翰·G.斯普兰克林撰写的《美国财产法精解》一书共四十章,大致可以分为部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气息,吸收了美国联邦、各州法院的判例以及美国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和法理基础,阐述了捕获规则、无权占有规则、添附规则、拾物规则、赠与规则、委托保管规则、善意购买规则、知识产权规则、共有规则和婚姻财产规则,主要探讨了不动产权益的分类、设立、转让、抵押、登记、产权保证以及土地利用控制和国家征收等法律制度。本书广受美国法学学生的欢迎,比较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美国财产法的全貌和精髓,也有助于思考如何完善中国物权法律制度。
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知名公法学者杰里·马肖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虽然出版于1985年,但实际上是马肖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宪法正当程序条款的结晶,而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直至仍未过时。在美国,宪法第5条、4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在宪法诉讼中享有极高的援引率,尤其成为上世纪70年代所谓的“正当程序革命”的宪法文本依据。
本书侧重于对俄罗斯公司法的研究,同时与中国公司法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仅会填补公司法研究方面的空白,也会推动中国对俄罗斯其他部门法的研究,从而服务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公司法研究之热在中国法学界有目共睹,这包括对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探讨,也包括对外国公司法的译介和理论研究,诸如英、美、日、韩、法、德等国的公司法,译著、专著及相关文章都很多,唯独对俄罗斯公司法的研究少人问津。这对于曾深受苏联法影响的中国来说是不正常的。而且中国与俄罗斯都是转型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公司制度不可或缺。中俄两国公司立法理念和模式选择均有不同,公司法实践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正可互相借鉴。
本书侧重于对俄罗斯公司法的研究,同时与中国公司法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仅会填补公司法研究方面的空白,也会推动中国对俄罗斯其他部门法的研究,从而服务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公司法研究之热在中国法学界有目共睹,这包括对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探讨,也包括对外国公司法的译介和理论研究,诸如英、美、日、韩、法、德等国的公司法,译著、专著及相关文章都很多,唯独对俄罗斯公司法的研究少人问津。这对于曾深受苏联法影响的中国来说是不正常的。而且中国与俄罗斯都是转型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公司制度不可或缺。中俄两国公司立法理念和模式选择均有不同,公司法实践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正可互相借鉴。
本套丛书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是《欧洲侵权法原则》的条文及其解释:二是制定《原则》的基础,即各国侵权法制专题比较研究丛书。专题涉及侵权责任的确定和损害赔偿中的几个最重要因素.如违法性、因果关系、严格责任、损害和损害赔偿等。专题丛书都以问题为中心。各国作者针对问卷表的问题,结合本国的通说、立法和司法实践做出回答。主编在国别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比较报告,指出各国的异同.为草案相关主题的拟定提供基础。
在刑事审判中,量刑是法官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根据案件证据认定的事实,在作出了“是否有罪”的判断基础上,对有罪的刑事被告处以适当的刑罚,是刑事法官审理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书为法官审判技能培训丛书之一,是美国量刑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量刑政策,是美国刑事审判经验的总结,旨在通过刑事政策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自由度”。将其翻译并作为该丛书之一,可以为中国法官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范本和参考,为中国量刑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量刑指南》是由1984年的《量刑改革法》专门成立的隶属于国会的“美国量刑委员会”提供,经国会审查后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适用的量刑政策。1984年《量刑改革法》清楚地规定:指南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强化惩罚犯罪的目的、威慑犯罪、剥夺
本书是由中美双方学者合作选编的文集,共分三编,收入论文15篇。它们代表了美国三十年来汉学家的一批研究成果。本书是作者既论及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也研究了中国古代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到民国的数千年中国法律制度和思想史。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美国学者如何克服了文化的隔阂与语言的障碍潜入了我们法律传统的深层,以独特的进路、精心的考证、细致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展现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义理和动作机制。这些研究以邻壁之光照汉家故物,显微阐幽,鉴往察来,为中国法律传统的研究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理路。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饶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本书是作者关于“一国两制”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研究的33篇重要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目前对基本法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不能再局限于宣传和解释基本法的条文上,而是要面对现实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由此出发,作者充分将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实践又丰富了理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