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系统研究台湾地区司法机构颁布的涉两岸关系 大法官解释 的专著,共收录20个于两岸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的 大法官解释 。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台湾地区司法机构颁布涉两岸关系 大法官解释 的概况,全书采用了 总 分 式研究结构。总评部分,首先对台湾地区 大法官解释 的制度沿革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借助计量研究方法对 大法官解释 数量趋势变化做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呈现,并对此进行了学理上的解释;最后,根据20个 大法官解释 对两岸关系的不同立场。
本书着眼于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在宪法论域映射的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力求运用宪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形成一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法理定位策略体系。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面向。第二部分从背景、历史和两岸三个面向出发,对涉及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的若干重要地理论与现实问题加以讨论。第三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策略之形成与应用。
《台湾地区权利保障司法案例选编》以1990年台湾地区 宪政改革 后之 大法官解释 为对象,对台湾地区法律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所涉案例均与台湾地区人民的基本权利息息相关。全书共分两个部分:基本权利保障的总论和基本权利保障的分论,可以作为涉台理论和实务界、法学界研究、教学的参考资料,以及关心台湾问题人士的兴趣读物。
本书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发展;德国专利法与欧洲专利公约、欧洲共同体法、德国宪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卡特尔法的关系;专利保护的实质条件;发明人权利;专利申请、审查、授予与异议及在联邦专利法院及联邦法院的法律救济途径;专利权的内容、限制与终止;侵害专利权的行为、法律责任与诉讼;专利的转移与许可;化学物质、生物技术发明、医疗方法与物质及计算机软件等特别领域发明的专利保护。德国专利法为德国发展成为现代发达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完善成熟的专利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深入了解德国专利法,必将促进我国专利立法、司法及行政执法。本书适于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高校教师与研究所研究人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与法院法官,专利事务
“在校是本好教材,上班是册工具书”是本书编写的功能定位。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一是,它对我国目前司法文书实践中的新发展做了理论概括。 二是,设置仿真的法律情境来训练使用者的文书制作技能。 三是,新颖的编写体例。它既可以作为高等法律院校的法律文书教材,也可以作为律师、检察官、法官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供社会人士自学法律文书之用。
“在校是本好教材,上班是册工具书”是本书编写的功能定位。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一是,它对我国目前司法文书实践中的新发展做了理论概括。 二是,设置仿真的法律情境来训练使用者的文书制作技能。 三是,新颖的编写体例。它既可以作为高等法律院校的法律文书教材,也可以作为律师、检察官、法官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供社会人士自学法律文书之用。
作者在《澳门民法典》总则的基础上对民法的一般论题进行了厘清。《民法一般论题与《澳门民法典》总则(上册》已于2014年11月出版。上册分三篇,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与若干重要原则、民法的基本范畴。本书是下册,分四篇。第四篇 论主体 ,对主体的相关概念及自然人、法人进行性阐释。第五篇 论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 ,分五章介绍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意义、法律行为的分类、意思表示的作出:一般问题、意思表示的作出:要约与承诺的特殊性、法律行为的解释与填补。第六篇 论意思表示瑕疵 着重讲述意思之瑕疵、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第七篇 余论 ,论述法律行为元素理论、法律行为的代理、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时间及其在法律关系上的效力。
法律人士或者关心中国法治进程的人,无不对美国宪法心怀敬意。美国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但是无论我们———这些后来人怎样想象,想要了解美国宪法以及由宪法支撑的美国的制度伦理和价值体系,都必须从美国宪法诞生的时刻说起。必须追根溯源,才能稍微触摸到事情的本质。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参透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平台。这不仅是一部法律的书,也是一部历史的书,更是一部文化的书。书中精彩刺激的场景使我的想象游走到了那个充满期冀与困惑的时代,那个热情洋溢
本书是由中美双方学者合作选编的文集,共分三编,收入论文15篇。它们代表了美国三十年来汉学家的一批研究成果。本书是作者既论及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也研究了中国古代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到民国的数千年中国法律制度和思想史。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美国学者如何克服了文化的隔阂与语言的障碍潜入了我们法律传统的深层,以独特的进路、精心的考证、细致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展现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义理和动作机制。这些研究以邻壁之光照汉家故物,显微阐幽,鉴往察来,为中国法律传统的研究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理路。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饶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本书是研究美国专利法中专利侵权救济的理论专著。本书首先研究了专利侵权的经济结构(即专利侵权的法经济学分析),而后研究了侵权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救济方式、除外规则、损害赔偿等相关问题。 本书在对美国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集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专利侵权模型,为专利侵权救济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分析基础。本书从美国衡平救济与赔偿救济的一般制度出发,较为全面、较为系统地勾勒出美国专利侵权救济的判例主流,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体现出本书作者对美国法相当扎实的理解和把握。 本书对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考察,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专利权的市场价值,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专利侵权救济的强度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诉权归属问题上的经济理性;对禁令
本书是研究美国专利法中专利侵权救济的理论专著。本书首先研究了专利侵权的经济结构(即专利侵权的法经济学分析),而后研究了侵权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救济方式、除外规则、损害赔偿等相关问题。 本书在对美国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集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专利侵权模型,为专利侵权救济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分析基础。本书从美国衡平救济与赔偿救济的一般制度出发,较为全面、较为系统地勾勒出美国专利侵权救济的判例主流,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体现出本书作者对美国法相当扎实的理解和把握。 本书对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考察,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专利权的市场价值,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专利侵权救济的强度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诉权归属问题上的经济理性;对禁令
德国法上的人格权制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宪法人格权,另一部分为民法人格权。《论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以德国法为中心,沿循学理到判决,围绕德国基本法上的宪法人格权制度以及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一核心命题,阐释二者历史发展的形成轨迹,并借此重新厘清宪法与民法关系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为我国时下的人格权立法提供手的、更为详尽的比较法上的参照。n
近些年来,对抗对程序传统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强调言辞证据,严重损害了那些易受伤害的证人或者有残疾的证人的利益,这是很明显的。对交叉询问的依赖可能会误导事实发现者,给重要证人,特别是给案件的被害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对抗式程序的证据规则如此复杂,以至于人们越来越将审判看做是技巧的较量。法官错误地解释规则可能导致有罪认定在上诉时被推翻,而并无考虑被告人诉讼理由。因此规则与发现事实的关系还远远没有搞清楚。本书着重强调对抗式程序能否像所描述的那样,成为发现事实的工具。它暗示着,随着英国的律师逐渐意识到公正并没有实现,传统的证据规则将遭到抛弃,神判相应地也变得不那么具有对抗性,而是越来越向大陆法系或者纠问式审判模式靠近了。
本书以国外论著为依据,以日、德刑法通说体系为主干,参酌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国外刑法思想的产生与影响、刑法学说的建立与流变、刑法判例的出现与演进。本书兼顾基础理论与学术前沿,既介绍了危险社会背景下刑法理论的演进、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中立行为与帮助犯的关系等新问题、新学说,也对传统的刑法理论的各种争议观点作了细致的梳理。本书资料翔实,详略得当,重要之处力求旁征博引、见细入微,次要之处则铁笔勾勒、点到为止。
简介 此书系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进行文化遗产事业法律法规交流的重大成果,由罗马市政府文化事务处汇编,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学者精译精校。此书由分五大部分:总则、文化财产、景观资产、处罚和法律生效废止与暂行等。尤其是文化财产部分的法律条文,分别就保护(监管、检查、流转、探查与发现、征用)、享用和强化(强化原则、档案文件的查阅与保密)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