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研究 丛书展示了《前海方案》、《前海意见》,该方案和意见发布以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入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商事法律规则衔接研究工作的体系化成果,本丛书将有效推动大湾区法律规则 软联通 ,为商事主体开展跨境商事活动提供规范的、透明的指引和遵循,助力前海合作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诉讼规则篇》主要包括内地与香港地区在诉讼主体资格确认、送达、管辖、答辩、证据交换等诉讼程序规则与实践的异同,并创新提出系统化的协调衔接路径。
《日本劳动法研究》注重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这些判例包括经典判例、热点判例、疑难判例等,这些重要判例都是在学习和研究日本劳动法时被经常分析和引用的。日本是大陆法系国家,但十分注重对判例的积累,在劳动法领域,由于劳动环境的变化多样,在对劳动法律的适用存在学说上的争论和判断困难的情况下,判例法理和规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裁判所的判决具有的指向意义,因此《日本劳动法研究》重点对裁判所的相关判例进行介绍评析。
本书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错案的样态予以客观认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立足中国当今的司法现实,以侦查阶段为切入点,从理念、制度、方法的角度分析刑事错案的成因,重点进行对策研究。基于遏制刑事错案发生之目的,提出相应的改革完善之建议,对我国立法、司法和学术研究具有的参考价值。
德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其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制功不可没。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不断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两国均通过不断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到20世纪10年,两国通过对护理保险的立法,均成为世界上拥有养老、医疗、残疾、失业、护理五种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与护理保险更是各具特色,成为众多国家进行相关立法的参考对象。德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与法制建设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具有的借鉴作用。
本书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房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障、家庭保障以及社会赡养、赔偿制度和国际社会保障等角度,对德国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真实的介绍。 本书在掌握关于德国社会保障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德文版的专著,查阅了相关官方网站、统计数据以及专题研究报告,并通过附录、附表、中德文术语对照表和参考文献等,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便利。这也使本书具有介绍客观而全面、资料而新颖以及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
编撰本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法院在美国宪法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作用有所认识。案例按照传统的历史时期以年月顺序排列,并按有关问题分类。每个案例前的提要,是要使读者熟悉历史和宪法的来龙去脉、事实的背景资料,以及该案例与以前或以后一些案件的关系。案件当然经过编选,但作者力求对每个案例作详尽的摘录,以便读者能更充分地理解法院为了作出“符合宪法”的判决,在法律、政治、社会及经济各方面所作的考虑。在适当之外,作者还罗列了一部分不同的意见。必须着重指出,本书无意把有关宪法史及法律史的材料都收罗进去。
《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侧重于对数字时代美国法和商标法的解读,专业性强。该书使用简洁的语言,并引用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3/4典案例,详细地解释了美国知识产权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及其应用情况,讲解了对于和商标如何进行购买和出售等方面的知识。总之,该书非常适应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实际需要,适合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从业者、涉外法律研究者、高校等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国际边境口岸法规丛书 美国海关及对外贸易法典(下):美国对外贸易法典》译自《美国法典》9编第7~13章,涉及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相关法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产品,教育、科学和文化性视听材料,海关署,前哥伦布时期纪念或建筑雕塑或壁画的进口,《1979年贸易协定法》等。美国对外贸易法规定详细,其注重实体,更注重执法程序,体现美国在国际贸易多边框架内的重要作用。作者的翻译,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美国海关法,对我国海关法制和业务制度建设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原著将美国合同法领域的海量判例整理、归纳、重述后,以成文法的形式编纂成书。 该重述对合同规则的陈述简明扼要、精当贴切、内容,且每条皆附评论注释。 内容共16章,汉译如下: 章 术语的含义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当事人与行为能力 第三章 合同的成立—合意 第四章 合同的成立—对价 第五章 反欺诈行为法 第六章 错误 第七章 误述、胁迫与不正当影响 第八章 因公共政策而不能强制执行 第九章 合同义务的范围 第十章 履行与未履行 第十一章 履行不能与目的落空 第十二章 因同意或变更而免除合同义务 第十三章 连带诺言人与受诺人 第十四章 合同受益人 第十五章 权利的转让与义务的变更 第十六章 救济
《港澳与内地刑事法律比较及刑事司法协助研究》分两大部分分别对港、澳与大陆刑事实体法及程序法中的差异及特有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提出三地刑事立法中可资相互取长补短的立法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三地实行刑事司法协助中在制度上应当克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并结合三地在多年来已有的刑事司法合作与协助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和教训,同时,在借鉴国际上及其他区域刑事司法协助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协助模式与相关制度,以期更有效遏制三地跨境犯罪的态势为构建和谐中国社会秩序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