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出版社天下系列丛书
本书为当代英美法哲学的开创者、英国者名法学家H.L.A.哈特的一部论战性作品。在法律道德王义 死灰复燃 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有力地重申了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著名的伤害原则: 只有意在阻止对他人的伤害时,以违背文明共同体中任何成员之意志的万式运用权力才算是正当的。 本书是对法律道德主义的沉重一击,在 道德的法津强制 这一议题上,它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里程碑作品。后世学者若想提出不同主张,都必须先对哈特的观点做出严肃的回应。
本书是一部关于工伤理赔的法律实务图书。全书共包括十章,具体内容如下: br 第一章 工伤事故发生后怎么办?帮助读者认识工伤、工伤认定情形、工伤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与证据收集、工伤认定流程、工伤赔偿责任主体及赔偿项目。第二章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让读者了解劳动能力等级判断、鉴定申请与要求、不服初次鉴定结论怎么办?工伤鉴定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四章 工伤赔偿项目,介绍了理赔项目:医药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护理费、交通费、伤残津贴、 br 工伤残疾辅助器具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第五章 工伤事故不只是工伤赔偿,介绍了一起事故多次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拖欠工资、加
1949年,美国法学家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发表了他虚构的 洞穴奇案 。五名探险者受困于山洞,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因缺少食物,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获救之后,存活的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一审判处死刑,被告上诉至法院。富勒以一人分饰五角,虚拟了法院5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词。50年后,《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邀请6位法官和学者再次审理该案、撰写判词,呈现对此案的重新思考与论战,并请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 沙皮罗撰写评论。本书是对这11篇判词和1篇评论的完整汇集。
《圆圈正义》 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生命的尊严 怀 恒 活在当下 七大 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 有的坦诚、自省而 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 值基础。
《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是一部集自传、政经评论和法律评论于一体的随笔集。作者陶景洲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是法国律师界位中国人、国际商会仲裁院位中国国家委员会代表和家境外驻华律师事务所的华人首席代表,是将欧莱雅、家乐福等众多国际品牌引入中国的知名律师。《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作为陶景洲先生的部中文随笔集,对全面了解大时代中陶先生别样的法律人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具体了解投资、并购、知产、反垄断、跨国诉讼等法律服务和商务实践的细节具有独特的意义。
本书忠实记录了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律师刑辩日常,包括获得案源、接待客户、会见当事人、阅卷、确定辩护方案、调查取证、制作阅卷笔录、起草刑辩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常规工作,与其他业务律师的异同,对热点案件及社会问题如何发表评论,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等人生百态,多角度、全方位记录刑辩律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中既有中央刑辩全覆盖这样的新时代大气象、大格局,也有普通人的悲苦、律师辩护的艰辛、司法人员的努力以及当事人终辩冤白谤的欢喜。
本书是关于国家安全学理论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包括:第一章 国家安全学: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第二章 国家安全学是怎么诞生的:评《刘跃进国家安全文集》;第三章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若干争议问题;第四章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八大问题再探索;第五章 大安全格局和大安全学的共融共生;第六章 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再思考:兼论国家安全类型思维;第七章 国家安全学与国家安全泛化;第八章 我国国家安全学 三大体系 建设;第九章 新文科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第十章 国家安全学下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第十一章 构建国家安全战略学;第十二章 构建国家安全案例学;第十三章 构建国家安全保障学;第十四章 构建国家安全史学;第十五章 国家安全思想史的学科定位及体系构建;第十六章 国
《荆棘丛》成书于1930年,近百年来一直是美国法学院学生初学法律的***书之一,是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在法律学习、法学教育、法律适用等方面指引了无数法科学生和法律人。 作者卡尔 卢埃林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法学家,法律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荆棘丛》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面向法学院新生的一系列讲座的成果。在本书中,他向学生讲解了一系列极为重要,也极有难度的问题:法律是什么、如何分析判例、法官如何适用法律、法学院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指导、法学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哪些差异,等等;对美国法律制度、案例教学法、影响案件裁决的因素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法学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本书也被视为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本书还收入了美国合同法权威、威斯康星大学法学
《法的第一课》介绍了法律的概念、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对资深学者及初学者均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作者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法律的秘密。法律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更应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不可替代的理解和组织社会的方式。对权力和暴力的限制、事物之间的联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借助法律调解得以实现的,法律用规则避免武断,用秩序规避冲突。作者从法律非物质且脱离普通人的一般认知这一现实出发,试图让读者理解法律存在和运作的根本依据,进而为其提供社会生活的实用工具。 《法的第一课》开篇从民众对法律产生误解的原因入手,引入社会维度下作为一种社会表现形式的法律的形成,继而作者分析法律在其历史、地理和方法论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究法律与国家以及其他作为现当代社会组织基石的法律概念之间的
由祁云枝所著的《植物哲学(植物让人如此动情)》共四章,作者以生动、优美、风趣的笔调,将她的植物朋友娓娓道来,作者笔下的植物,灵动、纯净、温柔、可爱可敬而又充满哲思。借助这些我们身边平时熟视无睹的花花草草,生动地诠释着人类世界的纷扰沉浮和形形色色的世界观。
《环境法新视野(第3版)/中青年法学文库》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青年法学文库 之一,对环境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环境法的兴起,环境法的基本课题,公民环境权理论与实践,国际环境法的建立,中国环境法的理念,中国环境法的调控机制等。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用率位于全国前列。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代表人物约翰 奇普曼 格雷*具影响力的著作。 作者在本书中至少提出了两套影响深远的理论,其一是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即主张法律是法院为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发布的一般性规则;其二是法律渊源理论,即在明确区分法律和法律渊源的基础上,在学术史上首次系统讨论了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定法、司法先例、习惯法等法源的基本理论问题。 格雷在书中讨论了权利义务、法律主体、法律的概念、司法机构、国际法、法理学、法律渊源、制定法、司法先例、专家法、习惯法、道德等法理学中的多个重要议题。自约翰 奥斯丁以来,这些议题持续占据着英美法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任何一位严肃的法理学研习者均无法绕开的。通过阅读,读者可了解到作者在二十世纪初对这些议题的思考,见识到英美法理学的历史
【内容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历来重视对青年律师的培训。本书是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针对青年律师培训形成的论著,培训的指导律师都是业界有影响力的、经验丰富的律师,对象都是律协的青年律师,具体内容包括制度理念、职业规划、实务技巧、执业等方面的培训,具体内容如下:青年律师培养之我见;专业化是律所的基石,律师是律所的灵魂;将志者送到理想的彼岸;证据视角下的虚假诉讼(节选);君子志于道 盈科而后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专业承载 薪火相传;教育培训是律所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明星大咖律师的修炼(节选)。
本书基于首都未成年审判30年典型样本 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未成年刑事审判团队实践探索,在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未成年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以未成年刑事司法为实现路径,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施总结,通过刑事和解制度特别适用和探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新途径,就未成年刑事司法机制完善进行系统阐释。主编简介:王海桥,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刑法学硕士生导师。
本书主要针对适婚人士在恋爱中、同居期间、结婚准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离婚过程中所必然面对的一些常见的、新型的、焦点性的财产纠纷类型及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的法律法规,以司法实践中有影响的典型案例为素材,从法律上界定此类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学界对这类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司法实践中一般的解决思路为脉络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力图使读者快速领会掌握恋爱、同居期间及婚姻关系期间双方的财产纠纷的基本争议的把握及解决思路。
本书在实证调查基础上围绕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生长与乡村精英、村规民约实施与乡村精英、村规民约与民法典编纂、村规民约与村级治理法治化等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乡规,直观比较不同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梳理阐述中国古代乡规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内在理路。继而考察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尤其是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发挥机制构建问题。
本书是从实质性内容方面对新兴权利进行了概念界定。依此定义,进而推论出为什么需要通过国家义务来保护新兴权利,并具体展开国家可以通过哪些路径来保护新兴权利。具体内用如下:第一章 新兴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概述,论述了新兴权利、国家保护义务概述;第二章 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必要性,论述了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现状,新兴权利国家保护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第三章 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可行性Ⅰ:基本思路,论述了新兴权利国家保护可行性的通常依据及其利弊,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福利国家条件,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社会基本需求维度;第四章 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可行性Ⅱ:具体路径,论述了通过立法创制保护新兴权利,通过司法推定保护新兴权利;第五章 新兴权利国家保护的基因权检验,论述了基因权的新兴权利属性,基因权国家保护的必要性
每周蒋讲 是天同诉讼圈子栏目,每周五由天同律师事务所蒋勇律师开讲,谈青年律师成长之道,言律所管理*之径,析法律服务创新之路,探变革时代进取之法。每一篇文章涉及一个主题,如怎样炼成*的诉讼律师、如何打造*的律师团队、大数据能为律师行业带来什么、法律服务的底层逻辑 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律师的成长》通过对律师技能养成、客户关系管理和律师与法律生态圈等内容的体系性呈现,给律师,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年律师更多启发。《律所的管理》涉及律所定位、战略管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伙人利润分配、变革时代的律所管理创新等方方面面,致力于解答律所合伙人如何实现如何从*的律师到*的律所管理者的蜕变。《法律服务的未来》关注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律师工作方式、律所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变革,思考法律服务市场、法律互
在我国,有关武装警察警械武器使用权的规定散见于不同层次的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内容比较繁杂,有关责任规定和权利救济程序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人民武装警察在使用警械武器权时难以判断,造成武器使用不当或者滥用武器的现象,给公民基本权利和法律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书围绕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相关内容展开,从现有实体法律规制到现有的程序法律规制,不仅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还为下一步的实体法规制和程序法规制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关于《武警警械武器使用权的法律规制研究》方面的探讨并不是很多,本书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
国际仲裁作为全球通行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式,在尊重当事人意愿、便捷高效解决纠纷、裁决跨境执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仲裁不仅自身具有定纷止争、维护秩序的功能,还可以作为高端的法律服务行业,有效带动律师、公证、鉴定、翻译等相关法律服务的发展,进而产生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新中国的仲裁事业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仲裁大国。为进一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应加快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当事人乐于选择的仲裁地。本书首先回顾中国仲裁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演进,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打造国际商事中心的条件,继而将中国的现况与国际标准加以比照,指出中国在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方面仍然面临的挑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