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平凡枯燥的法条文字,法的智慧藏身其中。车浩老师文笔犀利又富人文情怀,逻辑严密而脑洞大开,其文字处处闪耀思辨之美,阅读体验极好又给人深刻启迪。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长期从事职务犯罪的审判工作,为了进一步突出案例在法制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固定审判、调研成果,强职务伐罪的指导工作,拟在工作中总结相关案例,结合实例进行评析,力求通过案例阐释法律,达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的效果。同时收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和释义、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充分发挥审判指导职能。本书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主办的业务指号和研究性出版物。本书实务内容丰富、理论文章具有典型意义,对刑事司法审判专项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绪论 编 西方古代法律思想 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节 概述 第二节 前期智者与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节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节 罗马法的形成以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节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教皇革命及其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 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编 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古典自然法学 章 概述 节 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布丹的主权论 第二节 古典自
吴克利著的《审讯心理学(第3版)》从实战的需要出发,全面科学地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原因,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基本特点以及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六大基本规律。该书从心理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犯罪嫌疑人从对抗审讯到交代犯罪事实的全部过程的审讯方法,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实战性的审讯技巧,对于从事侦查审讯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总第97集是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主编的行政审判综合指导性图书,书中内容包括新发布的行政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其解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本集中设有“高端论坛”“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域外经验”“司法答复”栏目,共收录23篇文章。本书对各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各级各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法、行政管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本书涵盖了实训的理论模式、基本流程和措施方法,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该书对于组织开展检察业务实训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政务培训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是叶衍艳多年论辩心得的总结,内容涵盖了刑事案例论辩的价值定位、基础性策略及各种技能等。既有非常具体实用的技能介绍,又有超越具体技能的理论提升和思辨方法总结;既全面介绍了案例论辩的各种方法,又细致区分了这些方法哪些是真实法庭论辩可借鉴的,哪些是和真实法庭论辩所不同的。
《刑事案件侦查》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修正案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法律依据,以培养侦查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指导思想,编写《刑事案件侦查》内容。 《刑事案件侦查》共计十九章,前两章为总论部分,主要从侦查角度讲述了刑事案件的构成要素、侦查的任务、原则和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方法;第三章到第十九章主要讲述有关刑事个案侦查的方法。对于现场比较明显的案件,按照案件的特点、现场勘查重点、侦查途径和取证措施的体例编排;对于现场不明显或无现场的案件,按照案件的特点和侦查方法或侦查途径及取证措施编排的,以便于平衡各章、节的内容。 《刑事案件侦查》中讲述的个案侦查,主要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侵犯人身权利、权利的案件、侵犯财产案件、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将以二章来讨论家族、婚姻,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实务处理因此显得日趋重要。 《劳动法律实务指南:管理、合规与争议》根据陆胤老师的劳动法律实务课程授课内容整理。教材共分六章。**章为劳动法概述,主要介绍劳动法基本法律、法规及政策、劳动法业务的特点;第二章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第三章为劳动权利的救济,主要是行政途径和司法途径;第四章为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关系;第五章为劳动争议;第六章为劳动争议的解决。 学生通过本教材的研习,可实际上掌握劳动者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拟定等,对将来参与劳动争议解决产生巨大帮助。有劳动纠纷的劳动者本人利用本书也能得到具体指导。
《国际经济法》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的实际修订而成。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核心问题,对于读者学习、理解国际经济法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没有一家律所能够完全复制另一家律所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每一种经验和做法都能产生启发与影响。本书从律所品牌、人事工作、数字化建设、业务支持四大模块的十五项专题领域结合作者的观察、思考和具体的案例,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帮助读者掌握可以实操、可以落地的操作方法、技巧,从而通过运营管理是让律所组织更为高效、流畅。书中虽然聚焦的是律所层面的运营管理,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对律师团队的合伙人、对个人律师、对青年法学生、对运营工作者同样会有帮助。律所的运营管理与律师团队的运营管理、律师本人的自我运营、律所运营管理人员的成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是作者在2018年出版的《写给法科生的信》的再版,比第一版增加了约15%的内容,更换了书名、封面和装帧形式。全书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 本书同时也是作者在2020年出版的《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一书的重新出版,更换了书名、封面,正文内容只做了个别文字修订,并无增加和大幅修改,仍旧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 来信读者既有初入法学大门的法科生,也有初入法律职场的新鲜人,还有工作多年处于倦怠期的法律人。他们所提的问题涉及学业、专业、职业、感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驱动经济发展,法治作为数智经济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规范遵循及矫正工具,应紧跟数智经济创新发展的步伐,为数智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以数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法治挑战与革新为主线,梳理数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治理论的整体脉络,着眼于数据要素市场化、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范化、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通用化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关键节点与社会热点,从理论探索与澄清、实践检视与评价多个纬度进行述评,试图全面客观、生动细致地展现数智经济动态发展的法治化治理及推进过程,扩展和深化数智经济到来对法治理论思辨和实践反思的影响,从中探寻数智经济下法治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态势,为推动数智经济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法治建设提供深刻见解和创新思路。
《商法--商科学生用(英文版第7版全新版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教材) 》是英文影印版教材,原著Law for Business Students是英国法学专家阿历克斯·亚当斯专为商科学生撰写的一本简明教材。全书以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企业从事商务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法律,强调法律原理的应用。全书内容简明实用,案例和专栏资料丰富,并包含大量的练习,适合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商法、经济法等相关课程的双语教材。
本书采用类似于《波斯人信札》的书信文体,通过一位法科学生与一位社会学教授的书信对话,深入浅出地阐释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经典理论、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述法律系统的社会结构与变迁以及一些经典实证研究等,并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法律实践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在看似大相径庭的学术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和传统教材,更像是一个学习法律社会学的路线图。文后还按信件顺序给出了参考文献,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汲取更多营养,不必拘泥于某种对理论或者学术传统的通常解释。除了介绍和解读法社会学,还有一个面向,就是书信体带来的“符号互动主义”的展现。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使理论的源流、意涵和指向更清晰,同时也展示了年轻学者的一些学术人生中的困惑、挣扎与努力。而且通信的过程,就是
全书除绪论和结论,共分六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目前国内外未成年人司法的研究状况、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研究未成年人司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则,对涉及未成年人司法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进而分析未成年人司法基本原理与检察制度的契合。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内外未成年人司法的模式选择、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历史沿革、发展模式和未成年人检察的发展。对国外少年司法模式的介绍重点在于归纳特点、分析原因、总结规律,以期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第三章主要分析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现状,从立法现状、司法现状、社会支持现状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法律规定、司法实践、社会协同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论证构建中国特色未成年人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荆棘丛》成书于1930年,近百年来一直是美国法学院学生初学法律的书之一,是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在法律学习、法学教育、法律适用等方面指引了无数法科学生和法律人。作者卡尔·卢埃林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法学家,法律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荆棘丛》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面向法学院新生的一系列讲座的成果。在本书中,他向学生讲解了一系列极为重要,也极有难度的问题:法律是什么、如何分析判例、法官如何适用法律、法学院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指导、法学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哪些差异,等等;对美国法律制度、案例教学法、影响案件裁决的因素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法学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本书也被视为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书还收入了美国合同法权威、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教
本书是由陈柏峰、尤陈俊、侯猛等人组织的“社科法学连线”的“对话”系列活动的文字结集。活动所邀请到的对话人主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法律学者,包括苏力、朱晓阳、梁治平等,以及其他人类学者、法理学者和部门法学者等,共计11场对话。通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受访学者各自的学术经历、学科的发展过程和法律社会科学的研究前景,目的是给有学术兴趣的同学提供指引,并为中国法学研究留下历史印迹。
本书是笔者在基层一线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十余年的经验总结。全书共三章。第一章“检察官的司法理念——法、理、情的融合”,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阐释了刑事检察办案一线检察官对法、理、情的思考和实践。第二章“检察官的初心——司法为民”,讲述了一线检察官如何通过检察办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第三章“检察官的态度——拒绝平庸”,分析了当前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一线检察工作实践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书的内容包括税法总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辅助税法和程序税法五大部分,具体又可分为税法基本原理、增值税法制度、消费税法制度、营业税法制度、关税法律制度、个人所得税法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制度、财产税法制度、资源税法制度、行为税法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救济法十二章。在每章中都设有重点问题、知识链接、本章小结、关键概念、思考题等,以引导学员迅速、准确地把握本章的基本知识点。本教材在编写方面,力求做到简明、准确、实用,做到科学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希望广大学员在阅读本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与有关税法课程教学的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材料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税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有效的具体税收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