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奥克伦特的《最后一杯:美国禁酒令的立与废》是多年来研究美国禁酒令历史的集大成之作,曾荣获2011年美国历史学会艾伯特·贝弗里奇奖。在本书写作期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导演肯·伯恩斯和琳·诺威克就开始与作者合作,大量使用书中内容为素材,于2011年出品了三集纪录片《禁酒令》。 禁酒令时期可谓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葩”时期。美国素来以自由的立国精神而自豪,国民向来又有豪饮传统,竟然会自19世纪中期开始掀起声势浩大的禁酒浪潮,经过长期社会运动后,于1919年制定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禁酒,试图戒断人类文明持续了数千年的饮酒嗜好,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作者丹尼尔·奥克伦特翻阅浩如烟海的资料档案,抽丝剥茧,为读者全方位展示了禁酒令设立和废除的整个过程,深刻揭示了同时期的美国社会背景,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用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法律不仅仅是权力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还让普通人有了表达个人期待的机会。 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费尔南达·皮里追溯了古往今来、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复杂法律体系的兴衰,同时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来定义社区、规范贸易和建设文明的。 皮里认为,真正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是我们对法律能够产生正义、对抗压迫、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信念。
张俊浩教授主编的《民法学原理》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中国民法学经典教科书,曾荣获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书取材广泛,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法学院师生和法律从业者的推崇和喜爱。《民法学原理》初版于1991年,并于1997年、2000年两次修订再版。惜2000年修订第三版推出后,再无新版问世,至2022年张俊浩教授仙逝,该书已少量多年。此次再版邀请该书副主编刘心稳教授、姚新华教授以及原作者费安玲教授、刘智慧教授等对本书进行重排校订,既为满足众多读者的期待,也为继续传承这本堪称中国民法教学里程碑的经典作品。 《民法学原理》分为绪论与本论两大部分,设有绪论、总论、物权论、知识产权论、债权总论、债权各论、继承权论七编。对我国传统民法学教科书的观点、
《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农业政策学》分三篇。篇是中国农业政策总论,包括农业政策制定、农业政策执行、农业政策评估及调整。第二篇是中国农业政策各论,包括农业土地政策、农村劳动力政策、农产品市场与流通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政策、农民收入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第三篇是外国农业政策概论,包括美国农业政策、欧盟农业政策、韩国农业政策、日本农业政策。《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农业政策学》结构完整,既包括了农业政策的理论,又对我国目前各类农业政策分别介绍,同时对典型国家的农业政策进行概括并突出其经验借鉴。本既注重农业政策学理论与体系的完整,又突出了农业政
本书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杰弗里·R.斯通积十余年之功完成的重要著作,是讨论美国法律与性道德之间历史演变的一部专著。全书共分六编,20章;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从古代、启蒙时代到20世纪中叶的性观念演变史;评述了联邦优选法院在几个重要的性议题(包括避孕、堕胎、性少数、淫秽作品问题等)上的审判史;详细分析了在性议题方面的几个重要判例,如米勒案、赛缪尔·罗斯案,以及罗伊诉韦德案;追溯了随着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共识的不断改变,法律在性观念、性议题方面所发生变化的根本路径。
本书围绕刑事诉讼法总则共108个条文从“律、修、源、释、评”五个方面进行评注。“律”,即现行法律条文;“修”,以表格方式将历次修法的新旧条文进行对照,呈现历次修法的“删、减、增、改”内容;“源”,运用历史解释方法,将每一条文的立法初衷(目的),修订动因和争论焦点进行细致梳理、归纳和总结,呈现修法的“生动场景”和历史沿革;“释”,运用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对每个条文进行深度解读和法理辨析,对法律条文和法律用语的解释强调“于精致处雕琢”“于细节处锤炼”,对部分条文的解释多达万字以上;“评”,对每个条文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挖掘和阐释,同时提出修订和完善方案。本书不是对刑事诉讼法法律规范和司法解释的堆砌,也摆脱了传统“条文操
张俊浩教授主编的《民法学原理》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中国民法学经典教科书,曾荣获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书取材广泛,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法学院师生和法律从业者的推崇和喜爱。《民法学原理》初版于1991年,并于1997年、2000年两次修订再版。惜2000年修订第三版推出后,再无新版问世,至2022年张俊浩教授仙逝,该书已少量多年。此次再版邀请该书副主编刘心稳教授、姚新华教授以及原作者费安玲教授、刘智慧教授等对本书进行重排校订,既为满足众多读者的期待,也为继续传承这本堪称中国民法教学里程碑的经典作品。 《民法学原理》分为绪论与本论两大部分,设有绪论、总论、物权论、知识产权论、债权总论、债权各论、继承权论七编。对我国传统民法学教科书的观点、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法官勒尼德·汉德的传记,精湛、感人地讲述了这位杰出法律人的一生。 勒尼德·汉德(Learned Hand,1872—1961),是与约翰·马歇尔、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路易斯·布兰代斯、本杰明·卡多佐齐名的美国著名法官。他出生于纽约一个法律家族,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律师。汉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先从事了13年律师工作,并在奥尔巴尼法学院任教。汉德于1909年开始担任法官,直至去世,在 52 年的法官生涯中,汉德法官作出了 4000 多份判决,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判例层出不穷,著名的汉德公式就是他在一起海事案件裁判中提出和创立的,被视为法律经济学的经典代表。汉德也是现代法律解释方法的先驱,他在侵权法、专利法、海事法和反垄断法等专业领域为司法裁判的技术和准确度树立了长远的标准。 汉德的一生,经
为了更好地理解“职工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并准确掌握和应用新的标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辑了《2014版职工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应用指南》。 《2014版职工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篇、应用篇,以及鉴定标准等内容。 《2014版职工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应用指南》是学习新的鉴定标准的应用参考书。
本书试图对我国晚清变法至21世纪初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学术成果和基本发展状况作出简要梳理,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1)民事诉讼总论,包含民事诉讼正当程序原理和基本理论等(第一~四章);(2)民事诉讼总则,包含诉讼主体、诉讼证明等(第五、六章);(3)民事诉讼程序法理,包含争讼、非讼和执行三大程序法理(第七~九章)。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术史的写作可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榜样:一者讨论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关系,揭示民事诉讼理论学术发展的原因;二者梳理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及师承渊源后学。
本书针对我国道路交通道路事故责任的现状,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正在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进行系统探讨,涉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责任形态、归责原则、责任主体、损害赔偿等内容。
本书创立了一套与中外主流犯罪论体系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奠立在对“犯罪是行为”这一现代刑法理论最基本命题中的两个基本范畴(行为概念和犯罪概念)的界定基础之上,刑法中的所有基本问题均在其中获得了简洁明快、一以贯之地破解,也使得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刑法学理论拨乱归正、脱故而服新,并且传统刑法理论中系列难以化解的理论对立也在其中实现了统一,例如,实现了主客观相统一、行为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统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统一、刑罚的报应与预防功能以及预防功能中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统一等等。因此,本著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