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本书从一位从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家暴受害人法律援助工作二十年专业律师成长视角,用公开典型案例讲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作者从个人经历、难忘案件、办案感受,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女性权益社会现状法律的思考并创建援助中心,希望让大家通过一种尊重和支持的团体氛围,让女性树立生活信心。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面临困境的读者们创造出全新的、坚实的情感联结,亦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如作者说:“一晃近20年过去了,这是我此生最丰沛的一段生命历程,奋斗的岁月最终以一组组数字呈现,显得简单、具象,只有我自己知道那背后的艰难、繁杂,怎样的厚重,深远呢!那是她们的故事,也是我的。
这是一本帮助大众分析如何防范财富风险的书。全书共5章,包括企业财富、财富传承、婚姻财富、财富工具及政策解读。本书借助翔实的司法案例,对资本市场热点问题、与大众密切相关的财富保护及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给出规划方案与风险防范措施,以打破大众的法律认知盲区,为大众提供操作指引。同时,作者解读了对大众影响较大的财富领域的相关政策,包括全球征税、居住权、意定监护、遗嘱信托、遗产管理人及房地产税等。
中国传统法律很早就突破了客观归罪原则,展现出对犯罪人主观心态的精细考量。以致人死亡等刑事重罪为例,传统律典构筑起从意外到疏忽大意、再到鲁莽冲动、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意图谱系。本书以上述意图谱系为核心,并通过大量判例和律注,解析通过概念连接情境来区分不同犯罪意图的方式。此外,本书还对清末法制变革以来试图在刑事法律中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意图区分予以评述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本书不涉及1949年以后的内容。
本书为寺田浩明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法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透过史料史实去“破译”体现传统中国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的动态及其内在逻辑的“编码”(code),建构起某种能够深入而又统一地解读历史上种种有关“法”的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型。本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清代的家庭(“共居共财”)、宗族、土地和契约、司法制度(包括民事领域的“听讼”和作为刑事审判的“断罪”)为主。通过对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中“法”究竟何指及“法为何物”的叙述分析,描绘出了某种从整体和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前近代法的“另一类秩序”模式。
自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以来,人权已成为全球公共利益的主要语言。事实上,权利已经成为每一次争论的品牌。长期以来,为土著权利而战、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遗产,以及同性婚姻已经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了一场全面的权利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在北美备受争议,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团体权利是否危害个人权利?当每个人都主张自己的权利时,责任怎么办?当每个成员都有权利时,家庭能否生存和繁荣?权利语言在赋予个人力量的同时削弱了社区吗?在《权利革命》中,叶礼庭直面这些争议性问题。对叶礼庭来说,相信权利就意味着相信政治,相信商议而不是对抗,相信妥协而不是暴力。
《行政法学(第三版)》的编写力求体现以下特征: 一、本套教材的编写人员在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从而确保了每种教材在本学科领域中具备影响力。 二、基础性。本套教材体现“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体系,保证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新颖性。本套教材体现“三新”,即知识点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新、体例新,给读者呈现出一道全新而前沿的知识盛宴。 四、实用性。本套教材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收集典型案例、整理资料索引、编写多种引导学生自测的思考练习。 五、针对性。本套教材主要是针对本科生撰写的,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相关职业考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关于民法的基础性研究作品,作者在全面检讨和审视了既存的诸多理论与学说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民法的本源,民法的基础,民法的价值,民法的功能,民法的结构,民法法律关系,以及民事权利、义务、责任,民事立法的创制,民法适用,民事政策,等等,其中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民法基本问题的解读,让读者在古老的民法学中找到“发现新的矿脉”的激动,全书富有启迪性。本书对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学者具有的参考价值。
《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程序性保障及审查》以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为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我国鉴定意见证据能力问题的困境之后,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从程序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的措施。其中,特别就鉴定人隐蔽出庭作证制度、鉴定意见证据审查的新模式——专家陪审员制度予以充分介绍。
这是一本半写实的法律职场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律师潘越,一位国内“红圈”律所创始合伙人。1993年,他一个人到天涯海角的三亚开荒,创办分所。之后,又一人奔赴上海,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外地律所的分所,并将上海分所发扬壮大。他满怀豪情壮志,走南闯北,成就非凡;他历经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觅得佳人。“唯有开疆拓土,方显英雄本色”是他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更有他作为律师的成功经验。希望通过阅读老一辈创始人的奋斗之路,能够让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律师,学会律师实战技巧,掌握职场升职避坑攻略,坚定内心,勇往直前,成为金牌大律师。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培育现代行政决策法治观,构建现代行政决策制度与机制,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学术意义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关行政决策的参与式民主法律机制理论,是拓展行政法学研究视角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