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对我国及国外(主要是欧盟和美国)最近十年来(2013-2023年)在数据权属和数据交易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综述,以期梳理学术研究脉络,形成某些学术共识,继而在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增量的学术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编、十四章。第一编为“导论”,主要讨论了研究数据权益和数据交易时必须解决的基本概念问题,同时也对数据权益体系进行了介绍。第二编为“个人数据权益与个人数据交易”,包括三章,分别研究了个人数据权益、个人数据的授权机制以及个人数据的交易。第三编为“企业数据权益与企业数据交易”,包括四章。第四编为“公共数据权益与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包括三章。第五编为“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跨境流动”,包括两章,分别对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与数据跨境流动进行了研究。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本书基于实地调研,从县域治理和国家整体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基层法院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治理功能、运行机理等做出了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了县域社会中司法部门的实际运行状态。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法院是县域治理中的常规性力量。相较于通常以传统司法理论或者部门法学的“内部视角”展开的讨论,本书是一种更为偏向于“外部视角”或者“法律人—政治家视角”的研究,力图从有效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高度,立足国情考察基层法院运行的实然状态及其内在机理。从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有别于传统司法理论描绘的法院运行面相,进而深入理解中国语境中县域司法与治理关系的深层制度逻辑。
本书阐述的是一种依存于判例,并从判例中引申出来的法理。判例成为本书的基本线索,以判例为载体,对刑法重大问题进行个案性的考察,进而对司法过程的思维方法进行学理上的评判。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之所谓判例刑法学。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结合所辖地区案件类型与特征,精心挑选一批在法律适用上具有代表意义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编撰成书,既是对辖区法院进行统一裁判指导,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案例指导研究,推动案例指导制度更好发展。本书选取的案例均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近年来审结的民商事案件,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或社会普遍关注。二是具有典型的法律适用意义。三是案件新颖或疑难复杂。四是案件经过主审法官会议讨论。这些案例都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全体主审法官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统一裁判尺度、规范法律适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著作是对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系统的理论阐释,结合民法典合同编的具体规定对合同法的总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作者在相关方面研究的一次集中理论总结。本著作的内容涵盖了合同法的基本问题以及合同的分类、订立、内容与形式、效力、履行、保全、担保、变更、转让、解除、违约责任等。在每一章节中,作者在系统、全面阐释合同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还列有“探讨”“拓展”“思考”“反思”“辨析”和“以案说法”等栏目,以利于各类读者各取所需,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深入学习和领会《民法典·合同编》。
为帮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本书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法治中国建设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力求做到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形式活泼多样。书中搭配适合的图片,随文穿插“原声回放”“知识链接”“中国故事”等小板块,协调阅读节奏,丰富阅读形式。
本书包括:C语言、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部分。针对C特点,精选重点,强化主要概念,图文并茂地讲解每个重要知识点,并配以较多容易理解的程序实例,以例题释含义、总结出规律,便于理解和应用。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有适当的练习题,习题典型多样,覆盖本章知识点。读者在学完一章节后,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本书合理安排内容,精心设计实例,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走入程序设计的知识殿堂,使读者不再感觉学习C很累、很难,达到入门的目的。相信通本书的讲解,您将觉得C要比许多人想象的容易理解。
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商务印书馆曾引进中国台湾五南公司陈爱娥译本,引进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学术口碑,但由于陈爱娥版本是针对学生的节略本,因此此书一直没有进入汉译名著。此次引进德文第六版全版,可以使国内读者全面了解拉伦茨的法学思想。
日本城市规划法呈现以《城市规划法》为统领,《建筑标准法》紧密配合,《土地区划整理法》、《土地征收法》等予以辅助的立体架构。公共利益原则和建筑自由原则指导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区域开发建设与保护方针、土地利用、城市设施建设、市街地开发项目、地区规划等。划线制度、用地分类制度、开发许可制度、程序制度、建筑规范制度、建筑协定制度、土地区划整理制度、空中空间利用制度、开发利益公共还原制度是主要制度。地方政府可以自己制定条例,实施建筑协定制度,土地所有人等相互协商确定该区域内建筑物的基地、位置、机构、用途、形态、设计、建筑设备等的标准。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为概说; 第2章为原则;第3章为城市规划的内容;第4章为主要制度Ⅰ(划线制度、用地分类制度、开发许可制度、
“法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本书以“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研究基点,将“民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实践内容,将“中华民族”作为最终实践目标,从而建立起一个“个体-群体-整体”的分析框架。当然,立足于“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只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升华为必要性,则必须将视野聚焦于当代民族法治体系的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肯定其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分析其完善空间,进而在宪法关于民族法治的原则规定之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构。
为帮助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本书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法治中国建设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力求做到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形式活泼多样。书中搭配适合的图片,随文穿插“原声回放”“知识链接”“中国故事”等小板块,协调阅读节奏,丰富阅读形式。
“法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本书以“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研究基点,将“民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实践内容,将“中华民族”作为最终实践目标,从而建立起一个“个体-群体-整体”的分析框架。当然,立足于“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只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升华为必要性,则必须将视野聚焦于当代民族法治体系的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肯定其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分析其完善空间,进而在宪法关于民族法治的原则规定之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构。
在犯罪小说、影视作品不断的渲染下,针对反社会行为的犯罪心理学研究也日益成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涉及多方向社会互动的途径和入口。 作者在本书中将打破深陷艺术化浸染的大众只能从影视、文学作品了解犯罪的局面,揭开犯罪小说、影视作品有关犯罪题材的神秘面纱,让感性回归理性,把握犯罪心理学的命脉,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进行犯罪心理学研究,以更有效的方式为司法系统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我们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当前诈骗活动多发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打击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是诈骗的受害者,也应该成为反诈骗的参与者。为此,我们精心编辑了《全民反诈骗普法手册》一书。该书涵盖了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文件,收录了指导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以便人民群众提高防范意识,谨防诈骗。
现代时期,不同国家纷纷采用成文法律作为政治工具,推动变革,这一趋势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联系。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了现代时期七年战争等跨大陆战争,回顾了海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立法活动,分析了这一时期军事压力与关乎权利的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了印刷业、出版业的普及和远距离交通工具的发展如何促进成文法律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传播,推动权利发展和政治变革;作者也指出,在发展的趋势下,成文法律也会成为排斥妇女及殖民地居民权利的工具,而一些非西方国家借鉴成文法律以巩固国家认同,抵抗西方的殖民扩张。可以说,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是各国创制成文法律,推动权利发展和国家变革的历史过程。
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本书在实证总结现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与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治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运行依据、具体实施与未来完善。结合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变化,本书提出近期新的治理刑事政策体系,应该是对犯罪人从严打击、对受害人全面保护、社会与司法整合支持的三位一体体系,根据这一刑事政策体系的要求,一是刑法应注重完善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设置体系与运行体系,根据未成年受害人的特殊性加大保护力度与针对性保护范围;二是刑诉法应注重加强对未成年受害人的特别保护与帮扶关照,从防范二次伤害与有效追诉犯罪的意义上实现针对未成年受害人的专门保护机制设置;三是社会与司法应无缝衔接建立起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配套支持系统,将强制报告、家庭教育指导、入职
从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律法到如今的监狱系统,从五花八门的酷刑到人身自由,刑罚的方式似乎是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但其目的究竟是为了阻止伤害,还是为了惩罚本身? 《刑罚》分为两个部分。前四章对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最早的一批文明的主流刑罚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历史概述,这些思想为近现代的法律和刑罚奠定了基础。后四章则详细记述了四种主要的刑罚方式:肉刑、监禁、酷刑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