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平凡枯燥的法条文字,法的智慧藏身其中。车浩老师文笔犀利又富人文情怀,逻辑严密而脑洞大开,其文字处处闪耀思辨之美,阅读体验极好又给人深刻启迪。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24年第1辑总第97辑)特设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的理解与适用等五篇专题解读文章。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理解与适用文章等。同时,重点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等内容,对民事审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为何系安全带的法规执行良好,而限速规定屡遭突破?竖立“此处禁倒垃圾”标语牌后,此处垃圾为何反而变多?比起法规本身,签名位置更能影响填表人的诚信?机构的安全手册、合规条款和内部举报机制为何形同虚设?严刑峻法反而能鼓励犯罪?……怎样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甚至事与愿违?失败的规则单有处罚,却不提升安全、产量、环保效果、群体认同……依规律定规则,才是讲科学。人类行为有怎样的客观规律?阅读本书,发现答案。
本书是一部以口述故事形式呈现的资深刑事辩护律师办案经历回忆录,22个跌宕起伏的案件展现了不同办案思路的激烈碰撞,深邃的办案理念贯穿其中,体现了一代刑事辩护律师的人文情怀、法治信念与铮铮风骨。青年律师可以在“看中学、学中做、做中成”,塑造职业伦理、提升执业素养。
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裁判案件,而疑难案件的裁判又构成了司法的中心内容。 价值判断贯穿于整个司法裁判的始终,对于实现公正的个案判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价值判断在实践中会展现出纷繁复杂的样貌,通常需要与具体的法律方法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法官对价值判断的运用绝不是任意的,应遵循基本的逻辑论证规则。 即便是在需要考量法律之外的诸种后果因素时,仍应坚持法律规范对裁判的最终拘束作用。 通过对价值判断进行实体、程序以及伦理,确保法官对法律的选择及适用,能够符合依法裁判的基本教义要求。
为全面准确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各项要求,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信访局牵头,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组织编写了《信访工作法治化学习读本》。《信访工作法治化学习读本》紧扣信访工作全流程法治化,系统梳理有关信访工作党内法规文件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纠纷解决的相关规定,详细阐述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义、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涵和工作保障,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信访工作法治化提供简明读本,也可作为信访工作学习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料。我们要学好用好《信访工作法治化学习读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共同努力,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群众
《刑事审判参考》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出版物,包括“案例”“立法、司法规范”“审判实务释疑”“实务探讨”“大案传真”等栏目。在“案例”栏目,本辑收录了《牟某某虐待案——虐待罪中家庭成员、虐待行为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案例;在“审判实务释疑”栏目,本辑收录了《袭警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等文章;在“实务探讨”栏目,本辑收录了《虚拟货币衍生犯罪研究》等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长期从事职务犯罪的审判工作,为了进一步突出案例在法制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固定审判、调研成果,强职务伐罪的指导工作,拟在工作中总结相关案例,结合实例进行评析,力求通过案例阐释法律,达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的效果。同时收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和释义、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充分发挥审判指导职能。本书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主办的业务指号和研究性出版物。本书实务内容丰富、理论文章具有典型意义,对刑事司法审判专项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篇,第一篇从我国境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法律环境调研及风险识别、境外投资项目潜在风险及防范项目争端解决机制等四个层面就境外投资项目共性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篇以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为视角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跟踪阶段、采购阶段、执行阶段全流程全链条进行梳理分析,提出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第三篇聚焦境外并购全流程风险及防范,着重介绍了境外并购项目类型、目标考量、尽职调查、交易架构搭建及融资安排、相关协议审核要点、交割及整合等内容。第四篇则以境外房地产投资全流程风险与防范为重点,从房地产投资概述、尽调与投资决策、项目协议审阅、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就应当关注的法律风险要点进行梳理与分析。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践性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境外投资项目法律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24年第1辑总第97辑)特设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的理解与适用等五篇专题解读文章。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专栏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理解与适用文章等。同时,重点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产品质量典型案例等内容,对民事审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本书涵盖了实训的理论模式、基本流程和措施方法,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该书对于组织开展检察业务实训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政务培训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是叶衍艳多年论辩心得的总结,内容涵盖了刑事案例论辩的价值定位、基础性策略及各种技能等。既有非常具体实用的技能介绍,又有超越具体技能的理论提升和思辨方法总结;既全面介绍了案例论辩的各种方法,又细致区分了这些方法哪些是真实法庭论辩可借鉴的,哪些是和真实法庭论辩所不同的。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长期从事职务犯罪的审判工作,为了进一步突出案例在法制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固定审判、调研成果,强职务伐罪的指导工作,拟在工作中总结相关案例,结合实例进行评析,力求通过案例阐释法律,达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的效果。同时收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和释义、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充分发挥审判指导职能。本书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主办的业务指号和研究性出版物。本书实务内容丰富、理论文章具有典型意义,对刑事司法审判专项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以社会保障领域的行政案例为研讨对象,从争议焦点、法院推理逻辑、学理分析等角度,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工伤认定、抚恤金标准、医疗保险待遇、用人单位缴纳保费义务、基本养老保险滞纳金、退休待遇给付、见义勇为的工伤认定、法定退休年龄认定等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判解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法律争议问题,对塑造司法中的权益保障取向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对劳动者、用工单位、法律工作者都很具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陕西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实证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组织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习借鉴了其他行业国有企业的经验和制度,提炼了古今中外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智慧,分析了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和预期效益,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安康烟草商业企业监督的现状分析。首先,分类归纳了现有的关于监督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次,总结现有的监督体制,阐明了“五大监督”体系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再次,针对监督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深入细致地剖析对于系统内部职工、卷烟零售户和烟叶种植户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最后,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烟草商业企业在权力监督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为廉洁风险点
本书是关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风险防控与实务操作方面的书籍。图书分为评标和评审的学问、签订中标和采购合同过程中的标准动作、权利救济的规范方式等七章内容。本书视角独到,不仅具有精湛的理论概括和准确的分析,更有丰富详实的实务操作流程,对招标采购实务当中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对于业界十分具有指导意义,是的专业书籍,对推动中国招投标制度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也会带来诸多启迪。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平凡枯燥的法条文字,法的智慧藏身其中。车浩老师文笔犀利又富人文情怀,逻辑严密而脑洞大开,其文字处处闪耀思辨之美,阅读体验极好又给人深刻启迪。
没有一家律所能够完全复制另一家律所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每一种经验和做法都能产生启发与影响。本书从律所品牌、人事工作、数字化建设、业务支持四大模块的十五项专题领域结合作者的观察、思考和具体的案例,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帮助读者掌握可以实操、可以落地的操作方法、技巧,从而通过运营管理是让律所组织更为高效、流畅。书中虽然聚焦的是律所层面的运营管理,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对律师团队的合伙人、对个人律师、对青年法学生、对运营工作者同样会有帮助。律所的运营管理与律师团队的运营管理、律师本人的自我运营、律所运营管理人员的成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