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编 西方古代法律思想 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节 概述 第二节 前期智者与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节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节 罗马法的形成以及历史地位 第二节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节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教皇革命及其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 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法律思想 第二编 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古典自然法学 章 概述 节 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布丹的主权论 第二节 古典自
吴克利著的《审讯心理学(第3版)》从实战的需要出发,全面科学地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原因,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基本特点以及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六大基本规律。该书从心理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犯罪嫌疑人从对抗审讯到交代犯罪事实的全部过程的审讯方法,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实战性的审讯技巧,对于从事侦查审讯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本为教而写的公司法教科书。 初版至今二十载,每一版皆为用心之作。以对中国公司法自身的关注和讨论为基本定位和终极目的;注重参考域外成熟的理论和制度以及司法经验并在比较法的意义上使之原理化;再将之与中国具体公司实践相结合,使之“本土化”;意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公司法的基本原理。 因应《公司法》的新修改,第五版更是推陈出新之作。结构上,本版新增了公司登记专章,国有独资公司扩大为国家出资公司,并另立专章;内容上,本版涉及绝大多数条文的修改和完善。同时,第五版的修改吸收了近年来实践中的有效经验。 该书在中国知网《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总被引频次和近五年被引频次中均居前列。既适于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的课堂教学,也可成为实务工作者的有效参考。
一本可以做笔记的商标法! 法条随翻随记 学霸养成常备 康奈尔设计风 笔记达人福音 方格手账内页 开本精巧便携
《冤错案件纠防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 辅导读本》详细阐述了冤错案件的概念及其危害、国外防止和纠正冤错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制度介绍、冤错案件的原因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司法适用等内容。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检察工作各个环节如何防止和纠正冤错案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与建议。
2007年7月,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邀请美国5所院校的著名教授对中国25所大学的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具体细致地涉及教学计划、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被培训的教师对实践性教学方法(诊所教学方法可以被应用于教授理论和具有实践意义的法学课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即是参加培训的教师撰写的诊所式教学方法(也可称实践性教学方法)应用于诊所教育课程以外的法学课程的教案、讲义汇编。本书汇集的法理、民法、婚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犯罪学、民事诉讼法等学科的教学法、教案或者典型教学片段,为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方法,是探索法学教育方法改革的具体应用的体现。 本书的特点并不是重在介绍具体法学课程的内容,而是重点展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重点展示引
本书着重阐述了法的本体论、历史论、功能论、发展论、法治论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力图在已有的学术水平上对法学理论加以深化,从哲学的高度提炼出前人的精辟思想。 本书结合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法与生命、互联网等关系、法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阐述了一些新的法学理论问题,使本书能够贴近生活、面向实际、回应社会、着眼发展、与时代脉搏相通。 本书为复旦法学院“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 即 JM 教材 ) 。法理学是法律科学中的领头学科,在法学教育和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内容分为六编共二十章,着重阐述了法的本体论、历史论、方法论、功能论、发展论、法治论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力图在已有的学术水平上加以深化,从法哲学的高度提炼前人的精辟思想,并提出和解决一些新的理论问题,使法学观理论能够贴
本书对中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而又不失细致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法的一般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经济法、诉讼法、法律职业、中国与国际法。 本书在努力保持知识阐述准确性的同时,力图反映*法律动态和法学研究进展;强调活学活用,在每章后面都附有相关案例;注重对相关法律制度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每章之后附以 拓展和链接 资料。书后还分门别类地列举了相关法律网站,以使读者在网络时代快捷有效地获取法律知识。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开设 法律基础 课的教材,也是法律爱好者了解中国法律基本概况以及相关法律应试的参考读本。
由石文龙编著的《法伦理学》的学科内容定格为现在的样式或者体系,就是围绕法治与人,法治与人性,法治与善恶、法律与道德,法与情、理等相互关系以及良法与法律职业道德等问题,对法律与伦理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这一样式或者体系无疑拓宽了法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其中心思想就是探讨如何在法治的氛围中重新寻找人的价值,重新思考法治与人以及人性的关系问题,以在目前法治研究似乎出现“瓶颈”现象的时候,打开法治的另一个视角,开辟法治研究的另一片天地。
法理学承载着解决人们法的观念层面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需要了解法理学领域中所涵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内容需要通过法理学的专门学习才能获得。这样,才可以形成学习者的法律观念,塑造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完成一个学习法律并以此为职业的现代法律人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质。本书所列出的这些基本问题是其主要的和重要的内容,书中体现出法理学所应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念、基本问题,强调从法理学的基本知识上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们以及读者对法理学——实则是法律学的兴趣。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好理学参考消息这好法学的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阐述了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法学体系、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法学的历史发展、不救灾的研究方法以及法的概念、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历史发展、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制定、法的实施等基本理论和问题;对法的价值、法的移植、法与人权、法律文化、法律监督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和探索。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的阐述和分析,又注重法律现实问题的解读。同时,本书还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既注重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又注重教材结构的严谨、语言文字的简明和生动。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法理学》一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作者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内外法理学已有的教科书,特别是由孙国华和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04),沈宗灵主编的《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l994,2004)和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l999,2003,2007)。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教材增加了两篇内容,一是第四篇法与发展,包括法与人权,法与现代化和法与全球化三章内容;二是第七篇法律文化和法学理论,其中法律文化和法律意识是以前教材中包括的内容,而法学理论部分包括三章,即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
本书以20世纪中国外国法制史教学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出发点,吸收了全国和各政法院校的《外国法制史》教材的框架体系的精华;首次增加了加拿大法、非洲法、现代亚洲地区法等章节,填补了外国法制史教材体系在上述方面的空白;强化了古埃及法、希伯来法、伊斯兰法、欧洲联盟法的内容,因而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 本书使用了40余幅比较珍贵的外国法制史的文献照片,这在外国法制史教材编写中尚属首次。
法理学又称为法哲学,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法的全部,而仅仅是包含在法律现象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属于法学知识体系的层次,担负着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原理的重任,为各个部门法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本和思想指导。 本书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专科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各种培训及自学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本书共4篇20章,认真总结和结和吸纳了我国法理学多年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更新了法理学的教学内容,显著地调整和完善了法理学课程体系。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编《法的一般原理》不但详细论述了法的概念、法的价值、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法的作朦胧和,还阐述了法的历史发展及资本主义法。第二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依法治国理念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发展与改革进行分章阐述。第三编《法的制定》论述了法的制定、法的渊源和分类、法律体系等问题。第四编《法的实施和监督》介绍了法的实施、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监督等问题,廓清了法的实施与监督
读者面前的这本教材是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的修订版。本教材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应日新月异的法学教育的需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社会进步的需要,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作为法学基础理论的法理学,以开启法律人教育的大门,奠定法学知识大厦的理论根基,提供法学思维模式。本教材按照目前中国法理学教材通行的体例,吸收了国内外法学和法理学研究的*成果,且密切联系法治建设和公安法律实践,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长期从事法理学教学与研究的老师集体编写而成。
现代远程教育是伴随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从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法学院结合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组织编写了《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学系列教材》,并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合作在国家司法机关系统内成功地举办了现代远程网络法学学历教育。 法学教育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相衔接的问题,这些年来一直是各高等法学院校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尽管各院校一致认可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将成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指挥棒”,然而直到目前各院校并未在全日制院校法学教育方面作出新的改革动作。究其原因,目前关于法学教育的性质之争是全日制法学教育改革的“拦路虎”。 从法学教育的性质看,如果成人教育继续照搬和采用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未必适
作为法学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法理学实际上是庞大的法学大厦的基石。虽然中是法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但它是以整个法律现象及其发展的共同性问题和共同性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其他的法学学科,如宪法学、民法学等,分别研究法律现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规律,而法理学则是从宏观上对法律现象进行总体研究。可见,从研究对象上看,法理学和其他的法学学科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因如此,在法理学的教材中,会对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等综合性的宏观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理学的重点又是围绕关于法的各种一般的问题进行研究。
法理学是以部门法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基础提炼而成的法学一般理论,它既包含着法律和法学的一般知识,又包含着法学的一般理论原理,因此,它是进行系统法学学习研究的基础和指导。为了适应本科以下法学专门教育的需要以及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及其他人士较系统自学法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一《法理学教程》。本教程内容涵盖了法学专业法理学教学的基本问题,但在结构编排和行文上更注意适应自学的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在叙述原理时,尽可能提供例证材料以帮助理解。每章后面附有小结和知识点,以提示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同时,每章还际有模拟司法考试题,以便读者加深理解和自测。本书作者都从事法学本科或研究生法理学课程教学多年,因此,本书也是集教学经验而成。
人们常常会问:法是什么?法为什么有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法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吗?法可以干预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吗?法是如何制定又是如何实现的?适用法律有哪些方法?法官的恰当角色和实际的角色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法理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法理学不仅承载着法学入门与向导的功能,更承载着法律精神的启蒙与传承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的功能。 美国已故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六次危机》中曾谈到他对学习法理学这门课的体会。他说:“回顾我自己在法律学院(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的岁月,从准备参加政治生活的观点来看,我所选修的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就是朗·富勒博士讲授的法理学即法律哲学……这不是一门要考学位的必修课,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公众生活的法律系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基础
本书由我国法律逻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雍琦先生为法学专业学生量身打造,是该学科领域的专业和经典教材。为保持本书之持久生命力,雍琦先生开山弟子、法律逻辑学资深学者金承光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精心和适当的调整、增删与补正,是为增订版。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传统逻辑和逻辑基础知识;二为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作者注重将逻辑理论性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以及法律适用等融会贯通,对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注重例举。增订作者则根据近期新的法科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融入法学、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领域近期新理论、前沿成果、立法变化等,并增加案例分析题和扩展阅读文献,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延伸的融合,令本书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本书体系科学、内容全面、元素丰富、贴近实务
本教科书由导论和五编构成,即导论、法的本体、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律方法、法治国家。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关于法学、特别是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编法的本体,以法律的性质和定义为中心,阐述法律的“元”问题或根本问题;第二编法的结构,主要讨论法的现象及其技术性构成;第三编法的运行,主要讨论现实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和原理;第四编法律方法,着重分析介绍法律职业者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方式;第五编法治国家,主要介绍法律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关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本《法理学》教科书的结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法理学教科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法理学的学习,提高自己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试图强调理论问题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