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博士的这本书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价值。简单地说,它指出了美式(更大程度上是欧式)反垄断法的种种圈套和谬误,而许多国家正在生搬硬套这种反垄断法。只要读完这本著作,你就会奇怪在经济科学当道的年代竟然还有如此错漏百出的东西,而且还会惊叹其它国家竟然还会对这趟混水趋之若骛。 兆丰的项工作,就是阐释为什么一系列的现象——诸如企业扩大规模、锁定转售价格、企业纵向整合、低于成本定价、价格歧视和多种类型的合并——其实都是促进竞争和有益经济的行为。不幸的是,用来解释这些好处的这些强有力的经济逻辑,以前并不总是被人理解。美国的反垄断法始于1890年,但兆丰所介绍的这些令人折服的解释,许多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在经济学研究中成形的;而尽管美国的法院在过去这些年里已
代工业出现也有二十多年了,市面上竟难觅同类专著。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也是填补了大陆出版界和书市的一个空白。本书一方面可以作为代工法务和相关法学研究的参考,藉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工商业实践是如何与经典的合同法则相结合,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动力和生命力的,从而使经营和学问保持长青;另一方面,它对我们思考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走向,也不乏哲理的启迪和教益。
《经济法基本范畴研究》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和现行的法律制度,运用整体主义、社群主义以及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思维方法,对经济法、经济行为、国家干预、实质正义、社会本位、社会公共利益、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责任等经济法基本范畴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目的是弥补经济法范畴化的不足,为经济法学的构建提供必要和恒定的支撑点,并为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本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丛书一克莱顿法律丛书中的一本。它突破了一般公司法书籍的传统结构,分别以公司法的五大关键特征为出发点,以四种公亩]模式为样本,以公司法的中心关系为主要议题,具体分析了公司法应选择什么样的法律策略避免缺陷、发挥优点,从而平衡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公司控制者与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总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本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本书语言简明干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研究和学习公司法的学者和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美国法精要”中译本系列之一。我社曾于2000年购买了原书第4版版权并影印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热烈的追捧。作者于2000年在第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译者根据版本(第5版)进行翻译。我社于2004年7月与West出版公司签定本版的授权协议,并于当年支付给对方约1368美元的预付版税。对外分社后于2005年初与齐东祥签定了委托翻译协议。齐东祥于2007年7月中旬完成全部翻译稿件的交付。
本教材系法律硕士民法系列教材中有关债法的本,内容主要包括债法一般原理和合同法。全书共3编18章。 编为一般原理,即所谓债法总论。该编首先在章“导论”中论证了债法总则在立法技术上的必要性,并考察了债的发生与债法的性质等问题。从第二章开始,依次探讨了债务关系的内容、多数人之债、债的担保和保全、债的移转和债的消灭等各种债之关系的共同问题。 第二编为合同总论。该编主要按照《合同法》的总则部分展开论述内容,同时兼顾其与“债法一般原理”的分工,依次对合同概述、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解除、违约责任和合同的解释展开讨论。 第三编为合同分论。该编以《合同法》分
《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尝试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和总结,以此整理诸多学术观点,探寻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和制度重构的路径。
税法之适用离不开税法解释,凭借税法解释才能赋予“字面上的税法”以现实的“生命力”。在现代法治国家税法解释问题备受关注,是现代税法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以哲学解释学、利益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为基石,以简益平衡作为中心线索,综合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归纳演绎方法、比较方法、实证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在首次系统地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制度论方面研究税法解释问题。本书的研究将对税法解释学、税法学、法律解释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会有助于解决我国税法解释操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本书是“美国法精要”中译本系列之一。我社曾于2000年购买了原书第4版版权并影印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热烈的追捧。作者于2000年在第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译者根据版本(第5版)进行翻译。我社于2004年7月与West出版公司签定本版的授权协议,并于当年支付给对方约1368美元的预付版税。对外分社后于2005年初与齐东祥签定了委托翻译协议。齐东祥于2007年7月中旬完成全部翻译稿件的交付。
代工业出现也有二十多年了,市面上竟难觅同类专著。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也是填补了大陆出版界和书市的一个空白。本书一方面可以作为代工法务和相关法学研究的参考,藉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工商业实践是如何与经典的合同法则相结合,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动力和生命力的,从而使经营和学问保持长青;另一方面,它对我们思考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走向,也不乏哲理的启迪和教益。
《经济法学》是关于介绍“经济法学”的教学用书,具体包括了:经济法的历史发展、经济法的基本属性、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的基本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税收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其他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努力,《释义》(以下简称《释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条例》是2000年《海关法》实施以来海关行政处罚工作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全体海关工作人员的智慧,认真学习和领会《条例》的原则和各项规定,是正确执行和实施的关键。修订小组的同志们根据立法原意,结合海关执法实践,编写了这本《释义》,详细介绍了《条例》的制定背景、条文内涵、适用条件和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我们相信,本书对于大家学习、理解、掌握和正确实施《条例》会有所裨益。
经过努力,《释义》(以下简称《释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条例》是2000年《海关法》实施以来海关行政处罚工作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全体海关工作人员的智慧,认真学习和领会《条例》的原则和各项规定,是正确执行和实施的关键。修订小组的同志们根据立法原意,结合海关执法实践,编写了这本《释义》,详细介绍了《条例》的制定背景、条文内涵、适用条件和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我们相信,本书对于大家学习、理解、掌握和正确实施《条例》会有所裨益。
本书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性规定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于201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201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不仅使所涉各类商业标识保护体系化,使其逻辑关系更为清晰和覆盖内容更为广泛(注册商标以外的商业标识全覆盖),而且以兜底性规定遏制更多的市场混淆行为,甚至使混淆行为规定的调整范围超出了通常的商业标识保护。这些新修改的内容将会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兜底性规定会在制止市场混淆行为上发挥独特作用。
本书是“美国法精要”中译本系列之一。我社曾于2000年购买了原书第4版版权并影印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热烈的追捧。作者于2000年在第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译者根据版本(第5版)进行翻译。我社于2004年7月与West出版公司签定本版的授权协议,并于当年支付给对方约1368美元的预付版税。对外分社后于2005年初与齐东祥签定了委托翻译协议。齐东祥于2007年7月中旬完成全部翻译稿件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