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者大谷实教授的最近倾心之作,他从直接参与并主导日本近十年来刑事立法的亲身经历出发来阐述日本的刑事政策动向。本书从刑法学者的角度,从刑法学的立场出发,展开了具有解释学色彩的刑事政策论。 本书从应用的角度来研究刑事政策,与传统刑事政策的研究偏重于犯罪原因的立场不同,《刑事政策学(新版)》重点论述了犯罪对策和各种犯罪人及犯罪类型。
《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的最终目的是试图沟通当前法律史研究和部门法研究,使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更具有法学的实践品格,充分发掘传统刑法资源在新时代法制建设中的实际价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夙愿。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同仁努力的方向,也应当是全体法律史学人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将继续努力推动类似于本次研讨会形式的各种学术活动,为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和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本书从基本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充分运用量化分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探讨量刑公正的内涵和实现途径。量刑公正基本理论指量刑失衡的原因、量刑概念、量刑公正标准、罪刑关系、量刑原则、刑罚裁量类型、量刑情节体系及其适用原则等直接指导量刑活动且与刑罚具体裁量不甚密切的相关理论;量刑公正基本方法指量刑模式与量刑方法的关系、常见量刑方法、数量化量刑、电脑与量刑等用以实现刑罚具体裁量的相关理论。
本书将“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第三者的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作为诈骗界与金融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以“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与其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为解释理念,对诈骗罪的基本问题与金融诈骗罪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既植根于中国的立法与司法现实,又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刑法理论之林展开讨论;既对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创新的解释结论,又以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中疑难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注重以妥当的法哲学理念为指导解释刑法条文,又重视从具体生活事实与解释结论中抽象出刑法解释的一般原理。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法学研究者、学习者以及法律实践部门的工作
《刑事法研究(卷·中国刑法学)》是“刑事法研究”丛书的一卷,是作者关于我国刑法学研究的作品集,精选了作者2000年以来的成果几十篇,论题既涉及对刑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也有对具体罪名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的思考,还有对刑法改革的构想。各篇文章成文时间不一,其中引述的法律条文或许未能“与时俱进”,但论述的逻辑和思辨的过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本书从基本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充分运用量化分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探讨量刑公正的内涵和实现途径。量刑公正基本理论指量刑失衡的原因、量刑概念、量刑公正标准、罪刑关系、量刑原则、刑罚裁量类型、量刑情节体系及其适用原则等直接指导量刑活动且与刑罚具体裁量不甚密切的相关理论;量刑公正基本方法指量刑模式与量刑方法的关系、常见量刑方法、数量化量刑、电脑与量刑等用以实现刑罚具体裁量的相关理论。
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冢仁教授所著刑法教科书的修订本,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解说了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显示了大冢先生理解和把握(不只是批判)社会的内在意志,是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奠基性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