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总论》在针对刑法论、犯罪论两大版块,并通过具体章节论述刑法概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本质和分类、犯罪构成、犯罪客体与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排除犯罪性事由等基本知识的同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更新和改进:更新增补了近年来新的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丰富了案例内容,包括《刑事审判参考》的指导案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指导性案例和引起社会热议的刑事案件;对 刑法的解释 共同犯罪 罪数 三个部分进行了重大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刑法学教学之需要,我们编写了读者面前的这本《刑法学》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基础性与新颖性并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传统性与创新性相协调,以满足法学本科生学习刑法学的需要,同时适应法学研究生研究我国刑法学的基本需要。 本教科书以我国传统刑法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刑法理论体系与内容的合理成分,主要是,在犯罪论体系上将犯罪构成要件与构成要素相区别。刑法学总论依然采取传统的犯罪客体、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但是突出了刑法学知识与理论内容的相互联系和法学专业的思维方法与推理技巧,尽可能地贴近刑事司法实践和法科学生认知规律,并为将来可能的理论转型做好准备;刑法分论部分则集中阐述具体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素,反映具体犯罪的特殊
本教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即以中国刑法学研究为主,同时兼及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一些基本理论的介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教材的内容属于中国刑法学的范畴。 刑法学体系又称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刑法学的内容予以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刑法学的体系显示了本学科内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结构,有助于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刑法学。刑法学以现行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为研究对象,因而刑法学体系与刑法的体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理论体系上分为总论篇和分论篇,由30章组成。其中,章至第十九章是总论篇,分别是: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效力,犯罪概述,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刑法学(第2版)》是国家*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国家*、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优秀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国家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在刑法分论中,重点罪名的阐述一般区分为四个部分:概念、构成要素、认定、罪名。叙述的重点在第二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对于“构成要素”的阐述,侧重于构成要件的分解,即分解罪行与罪责(主要是罪行),反映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特殊性。第三部分,关于犯罪“认定”的阐述,侧重于构成要件和构成要素的综合。对于非重点罪名,只是阐述重要的构成要素或者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对于一部分具体犯罪的叙述直接取材于司法解释中重要而有价值的内容。如此,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大大地节省了篇幅。 本书采用传统的叙述方法,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本书二分犯罪概念并没有像以往刑法教科书那样使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这些概念,所以叙述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犯罪的阐述避免了犯罪主体的无谓重复和犯罪客体的空洞叙述。此外,本书加
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曾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不仅早开启了世界东方文明的大门,而且对人类法治、法学及法学教育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光辉的实践。 在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从摆脱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渐形成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人类所创造的诸种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社会现象。因为作为一项人类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刑法学(第3版)》彻底放弃了以往的“犯罪构成”概念,并对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往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很多问题,将“犯罪构成”作为静态的定罪标准与模式意义上的概念,是其技术构造层面上的*缺陷。因此,本书彻底放弃这一意义上的“犯罪构成”。但是,为了保持历史的联系,并吸收以往犯罪构成理论的知识贡献,本书保留了“犯罪构成”术语,将其作为与“构成要件”概念相对应的、动态判断与评价意义上的概念对待,因此而有着与危害行为“构成犯罪”差不多的意思,并有意识地交替使用“犯罪构成”与“构成犯罪”。结果发现,没有“犯罪构成”概念,并不妨碍顺利地解释我国刑法的各项规定。本书与以往流行的犯罪论相比,虽然不否定以往犯罪构成理论“整体性”观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
刑法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重要的部门法学,是普通高等学样法律专业主干课程。刑法学以我国刑法为研究对象。不断有吸收了我国*的立法内容、刑事司法实践经验以及学术研究成果,不仅是刑法学内容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材的需要。 本教材以1997年修订刑法典为基本依据,吸收了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内容及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内容,参照并借鉴了相关教材的体例与内容,采取了刑法学理论中比较通行的编排体例与观点,力求比较全面、正确地阐述刑法学的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鉴于刑法学内容宠大,为便于学习,本教材的编写力求简明扼要,注意对各类具体犯罪的分类,对刑法分则中各类犯罪,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了详略不同的论述,以便重点突出但又不失完整。全面、准确、简明是本书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材所选案例作了全面、彻底的更新,基本上是来自司法机关公报、机关刊物和业务指导出版物所刊载的典型案例(或谓指导性案例)。本教材的编写原则不变,即供法学本科生和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使用,并作为司法实务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参考用书。通过分析疑难、复杂、重大案件,讲解对司法实践有重要意义。本教材既对官方文献所刊载的典型案例予以真诚尊重,又不放弃理论研究所应当持有的适度批判立场。
本书根据我们数年来对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研究生讲授刑法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以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类型为范围,选择其中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罪种进行研究。对其构成要件及其认定中所存在的重大疑难问题,运用*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析。对传统刑事犯罪,如放火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绑架罪、抢劫罪等犯罪形态在新型势下所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其在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重大颖难点进行探讨。对侵犯经济、财产秩序犯罪的主要罪种在司法认定中的新的颖难点也有更新的阐述。对职务型犯罪,如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渎职罪的特别表现形式和构成特征以及认定中的争议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研讨。本书特别注重对上犯
严谨的犯罪学理论始于19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实证主义学派,距今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犯罪学研究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应当说,犯罪学知识的传授,目前在不少院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加强犯罪学教材建设,提升犯罪学教学和研究水平应当是时候了。 作为一部兼具知识性和学术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注意保持内容的系统性的同时,着力反映了当代犯罪学发展的*趋势。 首先,在犯罪原因论中,引入了“社会反应”的概念,确认在影响犯罪的诸多因素中,传统上只被视为是控制犯罪的积极因素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也是促成犯罪的因素之一。同时,在对影响犯罪现象的传统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犯罪行为生成模式理论。这两方面内容的引进,不仅使犯罪学的批判理性得
《刑法各论案例分析(第3版)》针对第二版出版后的法律变化,对新出现的刑法分则罪名以及相关的的案例进行收集编排,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学理解析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刑法分则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刑法各论案例分析(第3版)》由韩玉胜主编。
为适应新时期公安法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北京市精品课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组的全体老师编写了这本《刑事诉讼法学》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在此对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释;注重学生程序法律意识和证据法律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践,密切跟踪学科前沿及科研成果,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教材始终具有前沿性和时代特征。作为基本的部门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内容丰富、学科体系庞杂、研究领域广泛、理论渊源久远。为贯彻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目的,应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突出;同时,还要紧扣时代脉搏,在教材内容上体现、提炼新的学术观点。本教材试图在以下三方面做
为了让现在的你们能在学习专业法律知识的同时就掌握标准的法律英语,熟悉并运用法律专有名词。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成为一名真正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现代法律工作者,我们特地编辑了此套《双语教学法规》丛书。该套丛书共分六册出版,分别为《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还需与行政诉讼法》、《宪法》、《经济法》、《商法》。 整套丛书运用标准权威的法律英文译本——所有译本均由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提供、合理的排版方式——中英文逐条当页对照、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特殊的A5开本和低成本的定价策略,为所有法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套案头的学习手册。
赵光全编著的《刑事侦查(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是由刑侦业务部门长期从事刑事侦查工作和技术鉴定工作的专家以及高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的。为了便于学习和运用,在内容的构思上尽可能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言简易懂,适当插图,以帮助理解;在体例上全书共分了五篇二十九章,包括了刑事侦查工作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技能、侦查措施以及主要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
本书是“大陆法系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5个章节,主要对外国刑法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刑法与刑法学、刑法的基本原则、构成要件论、未遂犯论、保安处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自2005年5月出版后,历经多次改版重印,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及时体现法学研究*成果并与我国立法发展相适应,在承继该书原有优点基础上,我们对其升级修订,现推出该书第五版。内容*、依据*,试题精、同步训练、配套性强,权威辅导、重点提示、脚注提醒,拓展思路、表格图解、图表归纳,一目了然、考研真题、真题演练,复习有道。
《刑法总论(第二版)》为*精品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中国刑法学研究会推荐教材。作者云集了国内著名的刑法者。各位作者在保持原版教材架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八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增加了相关的内容,根据*的司法解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作者针对近年来的学术发展,修改了一些观点,体现了*的研究成果。本书适于法学本科生和实务部门的工作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