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惩治与防范丛书》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一册。书中针对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的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力争对多数问题给予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司法处置对策,希望以此来减少职务犯罪惩治与防范中的定性不准与量刑不当情况,从而为打击职务犯罪、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研究了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笔者在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毒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毒品及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以司法实践中的发案率,分为常见的毒品犯罪与不常见的毒品犯罪。评析了关于毒品犯罪一般构成要件中的各种学说,提出毒品犯罪侵害的共同客体是我国对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秩序。其犯罪行为方式包括“作为”与“持有”。指出外国人、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不是毒品犯罪的特殊主体。对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警察圈套中的毒品犯罪”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书还探讨了毒品犯罪的共犯形态、未遂形态、转化形态。
《中青年法学文库: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3年修订版)》是一部以刑法精神和范畴为研究对象的刑法哲学论著。作者综合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语义分析的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我国刑法学界的共识话语,广泛地借鉴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深入地探讨了个人自由、社会秩序、正义原则、功利目的等刑法精神(基本价值)的内容与意义,系统地阐述了犯罪、犯罪人、刑事责任、刑罚实体范畴(基本概念)和罪刑法定、罪刑相当、刑罚个别化、刑罚人道主义关系范畴(基本原则)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由此自然形成了一个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刑法哲学体系。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是经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包括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之“道”、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