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诚信论》一书,从古罗马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伦理学到经济学,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法学理论到司法实践,作者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视野开阔,富于创见。虽然全书围绕着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及制度,但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内容而言,都并未被学科的划分所束缚,而是在各种研究方法及各学科门类之间游刃有余。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也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于2012年1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本书的编写,以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重点阐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知识更全面,体系更新颖。 本书可供法律院校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法律实务工作者及法学科研工作者研读。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共同诉讼有相关规定,但过于简单,立法理念和价值也存在着的抵触和冲突。《共同诉讼制度研究》在广义的基础上对共同诉讼进行了分析,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试图找寻各种类型共同诉讼的完善对策。全书共分为五章。章阐述了共同诉讼的基础理论;第二章开始以章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转入对各类共同诉讼的分类研究,着重研究了必要共同诉讼;第三章针对以连带责任诉讼为代表的诉讼标的牵连型诉讼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意地提出了准必要共同诉讼的应对策略;第四章研究了普通共同诉讼,提出重建自由裁量司法政策导向、重构法官自由裁量制度的设想;第五章围绕诉讼参加制度展开论述,并据此提出制度上的建议,以弥补现有的不足。
《行政救济法》以对行政权的救济为主线,试图构筑完整的权利保障体系。全书共三五编,第一编为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行政救济的基本理论、原则及我国、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救济制度的历史发展等;第二编为行政复议部分,该部分主要从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原则、受案范围、管辖、申请与受理、参加人、审理与决定及执行等方面对行政复议制度予以详细的介绍;第三编为行政诉讼部分,主要从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当事人、证据、程序对行政诉讼制度予以论述;第四编为行政赔偿部分,着重阐述了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方式、标准等。通过对国内外国家赔偿制度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赔偿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五编为行政补偿部分 ,本部分对我国而言是急需完善与加强的部分,首先探讨了与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