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广泛收集各种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裁团改警”提出的背景、源流、演进及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讨,意图还原史实与背后逻辑。“裁团改警”是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探索。为加强社会管控,推动 权力下沉地方,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施“裁团改警”,即裁撤作为地方自卫武力的保安团队,统一由代表 权力的警察行使治安权。“裁团改警”政策的实施过程曲折多变,至1949年 结束。该政策牵涉国民政府政治、军事、财政等多方利益,且是中国近代警察职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AboutthisBook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更新的兴起,土地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受到极大关注。而在城市更新的推进中所产生的法律风险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把握和应对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本书从案例库、风险库、流程图、政策库四个方面解读城市更新项目,结合丰富的案例选和政策解读深度研究了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涉及到的法律实务问题,并对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中所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也通过了流程图的演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裁判者如何借助于一般规范(或者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获得正当的个案判决,既是司法实践的难题,也是当代法学方法论的中心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司法论证理论的梳理、分析和批判,来回应上述问题。立足于裁判理论的既有共识和欧美法学方法论的近期发展,本文提出了司法论证的一般构造,并将实践和理论上的裁判进路和方法,类型化为合法化论证、合理化论证和正当化论证三种基本模式。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裁判进路和方法的描述性分析,来设定一些规范层面的要求和准则。??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导言通过对判决理由在司法过程的地位和功能分析,指明了司法论证之于法治和裁判的意义。??章通过对“司法虚饰”问题的回顾和讨论,指出司法论证是由“法律发现”和“判决论证”两部分构成。作为司法论证之核心部分的判决论证,在性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