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如何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基层工作如何考核?如何激励基层干部?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本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位,从经济、社会、家庭、治理几个领域讨论东中西部的差异,具体而言,呈现东中西部在县域经济、土地制度实践、农业现代化、农民城市化模式、共同富裕与地区间财力、村庄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农民收入与家庭结构、县域教育形态、集体经济实践、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为什么存在差异做了深刻剖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对策,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是一个历来予政治以特殊重视的古国。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扩张,对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本书从天命迷信、先祖迷信、圣贤迷信、长老迷信、清官迷信、谶纬迷信等角度, 反思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探讨了政治迷信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灰黯的色调,政治意识何以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 天命迷信:天命迷信导致政治权力自检、自制机能严重弱化,社会下层则日益形成缄默隐忍的政治态度,对于罪恶的暴政,消极地等待着“天谴”与“天罚”。 先祖迷信:先祖迷信往往使旧有制度长期保持着对行政政策的规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中国政治进步迟缓。 圣贤迷信:“圣贤”观念对于政治权力的维护作用,是中国政治实现所谓“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论断,分为九大专题。每一专题通过选读毛泽东相关代表性文章,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所产生的全局性、战略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进行阐述,再现风云激荡的历史,展现伟人的雄才伟略、丰功伟绩,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消减理论阅读的枯燥感,方便读者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邃广博,该书以文本带历史、以故事明道理,深入到毛泽东著作的幽微之处,以严谨体例、丰富例证、翔实史料展开叙事和点评,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是一部适合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读本。
毛泽东首先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文学性是服从政治性的,而战略是政治的核心内容。革命和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的主题,唯物主义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是毛泽东诗词的底色。从“政治诗”而不是仅从文学的视角发掘毛泽东诗词,才能更深人理解毛泽东诗词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最近几年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解读。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呈现县域治理经验,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炼。书中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如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政治评价、条块关系、 任务包干、领导观摩、干部联村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陈旭麓先生曾言:“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伟大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长程革命”,考察“五四”的剧本和“五四”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五四”。
2016年,以特朗普在美国大选异军突起为标志,“新右翼”在大多数欧美主要国家同时崛起。美国共和党已系统性地 “新右翼化”,“新右翼”已成为左右美国政局变动的优选变量之一。“新右翼”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什么“新右翼”运动会在美欧兴起?其将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深远改变? 本书从美国内政视角出发,以2016年以来美国政坛巨变为线索,阐释“新右翼”的崛起,研究“新右翼”的起源、诉求和目标,探讨其背后美国变局的深层原因和演变机制。 书中从“新右翼”的政治理念和现实指向、美国政党选民联盟变迁、非法移民与反全球化议题以及当下选举政治的技术操作等方面,分析“新右翼”崛起的社会基础及其核心诉求,揭示其背后美国政治的根本性变迁。书中还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在“新右翼”政纲下推出的新政举措(以美国国内经济政策为主),包
"在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变迁中,基层治理为什么占有重要地位?哪些群体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哪些制度左右着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著名经济史学家龙登高教授及学术团队立足原始档案、契约文书,重新审视近世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考察宗族治理与商业经营、小微公共品供给、公共工程管理、新式教育体系的互动,细致展示了土地产权制度的流转、民间组织对基层的间接治理、士绅群体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全貌,让我们对屡受误读的农民与商人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重塑了我们对中国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认知。"
随着冷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许多人认为 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 社会将从此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然而,米尔斯海默却认为21世纪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 关系理论,希望借本书“打破天下太平的迷梦”。在书中,米尔斯海默考察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来至20世纪末期的大国关系,解释了 为什么争夺权力、大国过去如何表现以及可能怎样行动。米尔斯海默提醒人们, 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在一个没有 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试图通过成为支配性 来保护自身安全,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权力政治的悲剧。 特别附录 清华大学教授、 关系专家阎学通与米尔斯海默精彩
1941年9月底,百万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阵列于莫斯科以西180英里的前线,意图一举拿下东线战场。面对规模同样庞大的苏军,德军士气旺盛,以装甲师为先锋打破了苏军防御,楔入纵深,在通往莫斯科的方向围困住了大部苏军。 压倒性的胜利并没有让苏联首都陷落,朱可夫将军回到莫斯科,部署重建莫斯科以西的防线。雨季的泥泞拖住了德国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为朱可夫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德军在11月再次发起攻击,遭遇了更加强硬的抵抗。尽管德军也在拼命战斗,但苏军的集结很快超过了他们 本书基于众多档案记录、个人日记、信件和其他来源进行编撰,从士兵和将领的角度重现了战斗。这场战斗对整个德国的东线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结果揭示了德国进攻莫斯科的失败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战*正的转折点。
如果说近三十年来,西方霍布斯研究存在一个中心,那便是《利维坦》的修辞问题。该问题首先由时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的大卫·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在其著作《 的修辞》中提出。本书以《利维坦》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认为该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科学著作,其中充斥着修辞。昆廷·斯金纳等众多知名学者随后都受此书影响而开始研究霍布斯的修辞。 传统观点将霍布斯的写作生涯分为早期人文主义和哲学-科学写作时期。固有的研究导致霍布斯思想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被遮蔽或变得模糊不清,本书的目的在于,恢复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雄辩术传统中霍布斯思想起源的认识。
巴林顿·摩尔编著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的《论 》并列为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三大名著,是一部风靡欧美文化思想界的政治学史学巨著。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考察了20世纪世界各国进入现代化的三条不同政治道路:一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民主道路;二是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道路;三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 道路。摩尔在本书中从历史角度揭示了专制和民主的起源,他认为各个社会农业商品化进程的 程度、商品化冲击下地主与农民的社会角色变化,决定了一国选择议会民主、法西斯、还是 道路。 此外,摩尔还在这本著作中强调了提出中产阶级的壮大是民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等观点。这部巨著虽然
理论宣传新媒体成为近年来政府政策传播、信息公开、回应关切和形象塑造的新渠道和新阵地。与大部分公众印象中的“官方”与“严肃”不同,浙江省委宣传主办的“浙江宣传”公众号内容风格或亲切、或活泼,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近一年来在读者圈中积累了良好口碑。本书是“浙江宣传”公众号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的文章汇编。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对原载于公众号上的文章进行了整理汇编,并进行了大量的核对校订工作。全书内容充实,总体上原汁原味,可读性强。通过此书,可以帮助浙江宣传的广大读者更加系统全面地阅读公众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