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政治权利原理》,是卢梭重要的政治学著作。 卢梭在书中为我们描摹出了理想之国的样子,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则是自由协议的产物,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还认为,一切主权和立法权都属于人民的集合体,政府只是这个集合体事务的执行者,并不拥有主权;一旦政府滥权,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社会契约论》一问世,便在欧洲引起巨大震动。法国大革命中,这本书更被当时的革命者奉为圭臬,《人权宣言》与法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卢梭思想的产物,美国的《独立宣言》及1787年宪法亦深受其影响。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简单的原则;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 一个人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 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自主权。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 选 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 民主 和 独裁 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
《乌托邦》一书成书于十六世纪,当时是地理大发现时代,在这一时期,欧洲人知道了许多之前从未听闻过的国家和地区,也了解到许多不同的社会制度,这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让他们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托马斯 莫尔就是在这一氛围下,写成此书的。本书表现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先进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伟大的文献。 《乌托邦》一书分为上下部,在*部里,作者主要在讨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并指出了这一社会制度的各种弊端,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其实是在讨论当时的英国。在第二部里,他介绍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乌托邦,他详细地介绍这个遥远岛屿上的社会制度,以及岛屿上人们的幸福生活。在这里,人人平等,财产共有,物质需求实行按需分配制度,大家穿统一的衣服,就餐都在公共餐厅里,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君王论》是意大利政治家、作家尼科洛 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作者看来,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此外,君王还需兼具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 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部著作像《君王论》一样,一面受到无情的诋毁,一面又受到空前的赞誉。如今,《君王论》被列为*有影响力和*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与《智慧书》《孙子兵法》并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三大智慧奇书。 本书语言通俗,译文经典,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及相关注解,希望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精髓,并从中受益。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政治学通识》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政治学通识》,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这本书不是针对具体某个话题,而主要是进行政治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接地气地告诉读者 政治学 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什么重要、普通读者又怎么样参与政治和怎样用政治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身边的政治学问题。 推荐阅读: 政治学十五讲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 波拿巴战败逃亡之后,有人在他的马车座驾中发现了一些书籍文件,其中包括一份手稿。此手稿涉及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一些译文片段,然而译文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随记,根据他对书中章节的保留性选择,我们可以一窥他在国家事务方面*不可告人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对这份手稿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手稿的一份复本。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份手稿不仅是《君主论》的新译本,而且页边还标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评注。 之所以下此断言,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认真地阅读了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也是*能理解马基雅维利的人,他本身是意大利人,从小在海岛上长大,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吞下了不少古代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他满怀兴趣地挖掘其中的深意,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像他这样
本书为金一南将军随笔集。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的记录了世界近当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史料和将帅命运,同时对中国乃至全球纷繁复杂的时局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 金一南将军首次提出全新概念 心胜。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书中文字传递的那种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 精神,需要我们在百年复兴的今天从苦难的过去再找回来。 《心胜》共分八章,每一章的主题都厚重、深刻,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打磨,看点十足。 看兴衰,反思;评将帅,客观;论战争,深刻;讲局势,开阔;说和平,警醒。
这是一部禁书,被认为极具政治危险性而收入《禁书目录》中。 这是一部意大利政治简史,高屋建瓴地解读了意大利的历史、当时的重大事件,以及长期战争而导致的分裂局势。 这是有史以来引起争论颇多的一部 小书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君主成功的关键以及政治艺术的秘密,入木三分地分析了政治权力的结构。 马基雅维利虽然写了不少大部头,但这部 小书 倾注了他颇多的热情、丰盈的内心,以及他一生追求的使命感。他说: 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我在门口脱掉满是尘土的农服,换上朝服,回到古老的宫廷之中,与往昔的古人对话,他们热情地欢迎我,与我共餐,分享他们行为的动机,宽厚地解答我的疑惑。在这四个小时内,我丝毫不觉疲倦,我忘掉了一切烦恼,将对贫穷的沮丧和对死亡的恐惧抛诸脑后,完全痴迷于这些不朽的人物。正如但
《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不朽名篇,也是卢梭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则是自由协议的产物,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还认为,一切主权和立法权都属于人民的集合体,政府只是这个集合体事务的执行者,并不拥有主权;一旦政府滥权,人民就有权推翻它。正是由于这些观点,本书一经问世便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 世界解放的呼声 。
《论自由:个性的张扬与受限》是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著作,《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一是论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二是论个性自由;三是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共包括五章,围绕公民自由这个核心,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由问题。在引论中,作者就直接表明,他要讨论的是 对社会可以合法施加到个人身上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该书在西方受到极高的评价,是对个人自由强有力的辩护。
《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独到*精辟的解剖。本书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8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圣经》《资本论》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本书对自由概念做出了经典而全面的阐释,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自由主义的 圣经 ,成为政治哲学和思想史上历久弥新的不朽之作。 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诸多作品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本书的目标是为其力主一条简洁明确的原则,即:人们若要干涉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其唯一正当的目的乃是保障自我不受伤害;反之,违背其意志而不失正当地施之于文明社会任何成员的权力,唯一的目的也仅仅是防止其伤害他人。通过划定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限,穆勒维护了珍贵的个人自由。 书中还探讨了诸多议题:允许不同意见展开自由争论的益处、个性自由发展对人的重要意义、防止官僚主义主宰政府等等,涉及宗教信仰、思想、言论、个性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启迪。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 盛期现代性 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着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现代性的后果》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 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的理性走向*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 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她还是犀利的: 别说什么 关了灯都一样 ,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 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 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