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靠前卷初版于1867年。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本书是作者徐四海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和赏析,收录毛泽东1901年至1976年76年间所创作的诗词136首,全面完整地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貌。更多的是考证事实,布列背景,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诗词的意义与情味。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名言品读》由廖理编著,本书精选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思想的七十多条经典语录,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精心撰写解说文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断、至理名言,用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熟悉的表达方式、易于接受的风格解读出来,并配上形象生动的漫画,通俗又不失准确地揭示了导师的科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名言品读》适合大众阅读。
150余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根据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革命,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起一个在现实中能得以实践的社会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在书中他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而在该书出版150年后的今天,仍旧在被人们反复阅读和研习。日本经济学教授的场昭弘,结合自己在“二战”后数十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经验,对《资本论》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将《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出《 资本论 轻松读》一书,将人们对《资本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好读原文、学原理、读经典著作,而提供准确经典译文版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本书是郭大力、王亚南经典译本,既是推出最早的完整中译本《资本论》,也在历史上做过多次与时俱进的修订,堪称久经考验,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本书为《回到马克思》的第二卷。作者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现象学对一般物相化和经济物相化迷雾的双重透视,突显了生产活动塑形-构序和社会关系赋型的社会历史负熵特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意识活动当下建构与消隐的突现场境本质,由此聚焦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话语与资本主义批判构式的复杂历史关系。本书在MEGA2的近期新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史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反思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背后的四种不同话语格式塔的复调构境,也重构了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进程中逐步从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论转换,最终精准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性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艰辛历程。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是马克思基于劳动辩证法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和批判认识论显隐逻辑,特
本书稿为《马克思与恩格斯遗著集》影印本,底本是由德国弗兰茨·梅林编辑,于1902年由迪茨出版社出版,分为四卷。本书装帧典雅,印刷精良,内容全面。《马克思与恩格斯遗著集》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集,对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出版说明介绍了本次影印出版的《马克思与恩格斯遗著集》的版本,并细致说明了该版本存在的一些问题,供读者参考。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政治现实出发,以国际比较的视野,审视了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一脉相承的艰辛探索及其巨大成就,并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阐释分析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式政道思维”,包括理想政治秩序, 政体与政道等几章;中篇为“新中国的历史演进”;包括传统政道思维与当代治国理念,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论中国体制的学习模式与适应能力,大转型——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等四章;下篇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政策”,包括公众决策参与机制,挑选决策者阶段的新趋向,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走向预算国家,中国在保护社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