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20年陈望道完成《宣言》少有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本书以陈望道译本为底本,精心编校,对部分字句进行了简要注释,校正了个别文字讹误,标注了与现行译法差别较大的字词,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同时,书中依据1920年8月初版本进行高清影印,呈现经典“原貌”,增添了本书的珍藏属性,是一册小巧精美的经典作品。
本书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进一步解读和阐发,通过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把《提纲》看作一篇“如何观世界”的作品来进行分析,力求讲清楚它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有何不一样,它能够为我们如何看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启示。全书解读通俗易懂又不乏理论知识的讲解,是集学术研究和大众读物于一体的普及作品。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很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文库》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案
本书作者余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读懂《资本论》这样一部科学著作,使大家接受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作者将《资本论》三卷的全部精华凝结为10万字左右的一本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地讲透核心逻辑,每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及时回应了现实问题。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总结了延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基本经验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果。还原了这一时期理论创作、问题解决、指导思想确立、改造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过程和历史细节。
本书通过解读《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写作背景、内容框架,详细阐释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及经济危机理论,并由此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思想、资本现代性思想两个方面探讨了《手稿》的当代启示意义:一是要立足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理解当前我国所处的阶段,从而回击、破除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迷雾,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准着力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以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可以说,深刻理解,进一步学习《手稿》中蕴含的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度解析陈独秀的《敬告青年》等多篇文章。本书探讨了“新青年”的概念,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并分析了当代青年应如何传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书中围绕新青年的身份认同提出了多种问题,并提供了深入的解答,旨在唤醒青年的自觉和奋斗精神,鼓励青年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书中不仅包含了对原文的深入解析,还附有《敬告青年》等文章的经典原文,让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陈独秀先生的原始叙述和思想表达,体会陈独秀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本书是《资本论》研究专家、曾任中央编译局“马工程”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崔友平对《资本论》简明而深刻的解读,通过讲述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的历程,从经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资本论》在当下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生动还原了《资本论》诞生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将《资本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比较,进一步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本书以问答形式品读蔡和森在法国写给、陈独秀的书信。书中解答了蔡和森为何自称“特别马克思派”?他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如何理解社会革命理论的?通过品读这些书信,我们能够感受到蔡和森、、陈独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持有的坚定信念。他们的思想交流和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便于领会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历史责任,特在导读后附书信原文。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依据其1847年12月在布卢塞尔德国工人协会大会上的几次发言稿整理后在他主编的《新莱茵报》以社论的形式发表的5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小册子。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而且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本译本考所选取的朱应会译本是译者曾经翻译过的理论著作,再版发行于1949年,这一译本的核心术语对照了德语原文,并在恩格斯补注的基础上予以了尽可能的文本还原与思想完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早期理论工作者的辛勤笔耕与深厚学养。本译本考在对朱应会译本予以文本考证的同时,还对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进行了原版考释,回溯了不同国际版本的出版背景与传播路径,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理论界关于这一文本的翻译情况与发行状况,这必将有助于在时空的
本书以问答形式对《延安归来》进行深刻品读,书中不仅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治智慧和民主理念,还详细解读了“窑洞对”中民主监督对于防止政权衰败的重要性。读者可以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那个时代通过民主来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革新,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书中展现的自我革命精神,对于理解一个政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原文的精妙之处,导读之后还附有《延安归来》的经典原文,让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黄炎培先生的原始叙述和思想表达。
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度解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旨在深刻探讨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书中分析了崇祯帝、李自成、李岩等人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防止骄傲自满和腐化堕落。为了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感悟,导读之后特别附上了《甲申三百年祭》的经典原文,让读者体会郭沫若先生对明末清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
《掌握“看家本领”》一书由哲学家、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孙正聿教授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真切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吕西安·戈德曼在本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辩证法的看法,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方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作者自己创立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等。
《共产党宣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绕不开的经典名作,读懂《共产党宣言》,才能悟透马克思主义!本书由有名马克思主义专家、清华大学马院院长艾四林领衔导读,通过溯源《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剖析逻辑结构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本书在注重文本研究的同时,亦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式,系统地分析了这部伟大著作的写作背景、内容、历史和现实意义,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组文章的辑刊,其出版时间可以从1849年算起,到恩格斯1895年出版该著作的最后版本,时间跨度将近50年。本书是马克思继《共产党宣言》之后,运用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又一次尝试。考虑到《共产党宣言》是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分析,《法兰西阶级斗争》可说是第一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下”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在这些分析论述中,马克思既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也为无产阶级获得最终的解放指明了斗争的方式和方向。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辅导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及考研政治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含考研真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