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3)》中文版,设有宪法、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地理、中共二十大、国家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防、外交、经济总类等39个部类,260万字左右,并收录了100多幅具有史料价值的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中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逐年系统记录中国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内容权威、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刊物。
20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回首100年来走过的历程,惊奇地发现,这100年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而且惊心动魄,大落大起,大悲大喜,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曲折,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于是,我们在三年前就产生出研究这个课题的冲动,今天终于完成这部书稿。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自清末进入中国近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除了介绍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对它的态度和研究情况之外,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个曲折、两个辉煌。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北京图书馆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该馆阅览部主任苏爱荣同志还在百忙中为我们编写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中译文出版年表》,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广大读者,以及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事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本书出版成功,离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这一革命道路的起点。该书辑录了曾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罗荣桓、谭震林、杨至诚、黄克诚等所撰回忆文章及涉及井冈山斗争的相关信函近90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开辟了一条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独特道路。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针对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井冈山这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阐述共和国的将帅们在这一中国革命摇篮的斗争与革命历史。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是基于深化理论研究和推动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需要,也是基于网络化生存方式下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本书主要研究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生成机制、矛盾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历程、经验和域外借鉴、现实境遇、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推进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发展、如何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等现实问题。
《党史研究丛书: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事件》第一次全面讲述和分析了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的军事将领,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元帅,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林彪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为什么要叛国出逃?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王海光教授,收集详实的材料,在《党史研究丛书: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事件》中对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作出了详尽可靠的阐述,对建国后与林彪相关的党内斗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成立已近百年、执政超过七十年的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极大地影响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读者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此,我们出版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书系(典藏版)。 本书系包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等五种图书,约百万字,百余幅图片。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揭示中国共产党取得诸多成功的秘密;《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及成效;《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八个方面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展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历程及成就;《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总结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设和发展的。 本书系用故事讲思想,尽可能引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