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前五卷,按照赣州、抚州和吉安所属各县顺序依次编排。各卷对应的县份(市)编排如下:卷一是“瑞金县”,卷二是“兴国县、宁都县”,卷三是“杨殷县、博生县、长胜县、胜利县、公略县、太雷县”等原中央苏区时期设置的六个县,卷四是“永丰县”,卷五是“宜黄县、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等五个地处赣东地区的县。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后三卷,主题和内容分别为:卷六为项目组在江西省黎川县档案馆收集的有关革命史料。这一做法,尝试改变了过去以中央、省、特委和军队组织为重点的史料收集路径,转而以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的史料收集为重点,补充整理了一批较为少见的中央苏区基层史料。从空间上看,这批史料是原闽赣省的革命史料;从内容看,主要涵盖有关政策文件、口述及回忆
《毛泽东传》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毛泽东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本书以“用活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为出发点,聚焦申城60处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红色纪念地,通过讲述发生其间的历史事件,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发展的光荣历史,生动展现了在上海这片党的诞生地中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件,其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等已成为上海红色文化最鲜活、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本书作者采用将历史叙述与城市空间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幅可按图索骥探寻的上海红色历史图景。本书提及的红色纪念地与上海城市街区生活相融共生,可感可亲,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可亲访现场,缅怀历史,用脚步丈量,用目光捕捉,用心灵感悟党的伟大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项目于2009年启动,2011年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入选“精品项目目录”。该《文库》分为 “党的系统”( 第1-5卷)、 “政权系统” (第6-8卷)、 “军事系统” (第9-13卷)、 “群团系统”(第14-16卷),日前,文库最后一卷“群团系统”也顺利出版,为《文库》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群团系统》是分析、整理、汇编苏区时期中央各机关发表的群团组织和群众运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该卷首次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中央苏区工、青、妇、儿童等中央机关和群团组织资料的文献汇编,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央苏区工、青、妇、少先队等群众组织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重大斗争的开展过程以及中央苏区工、青、妇、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与苏维埃政府、红军等互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深入研究总结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时代的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外交为题,组织编写了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前五卷,按照赣州、抚州和吉安所属各县顺序依次编排。各卷对应的县份(市)编排如下:卷一是“瑞金县”,卷二是“兴国县、宁都县”,卷三是“杨殷县、博生县、长胜县、胜利县、公略县、太雷县”等原中央苏区时期设置的六个县,卷四是“永丰县”,卷五是“宜黄县、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等五个地处赣东地区的县。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后三卷,主题和内容分别为:卷六为项目组在江西省黎川县档案馆收集的有关革命史料。这一做法,尝试改变了过去以中央、省、特委和军队组织为重点的史料收集路径,转而以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的史料收集为重点,补充整理了一批较为少见的中央苏区基层史料。从空间上看,这批史料是原闽赣省的革命史料;从内容看,主要涵盖有关政策文件、口述及回忆
本书重点研究新的战役形态、战役样式、战役战法、战役指导及指挥、协同、保障等主要问题,揭示信息化条件下战役的客观规律和主观指导规律等内容。
《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一书,1993年作为“《党的文献》丛书”之一,精选《党的文献》杂志发表过的文章36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最近,人民出版社拟重印该书。根据责任编辑侯俊智同志的建议,我们现编辑了这个“增补本”。 “增补本”在原书基础上增补了《党的文献》近年来发表的反映中共党史重大事件的文章19篇,约20万字,其中有一部分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重大事件的。为保持该书原有风格,对原书收入的文章和编辑体例尽量不做改动,新增加的文章也按原书体例进行编辑。
机关办公室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和日常工作运转的核心,既是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也是各类矛盾聚集的总关口,具有管理服务、综合协调、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等多项职能。这些职能发挥得好坏,对部门工作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实务一本通》从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以问答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办公室工作所涉及的办文、办会、办事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特点、规范和方式方法,具有内容丰富、典型实用、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全面做好办公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史札记二集》是学者党史专家龚育之同志的第二部党史札记的集子。1999年开始,龚育之在《学习时报》开辟“党史札记”专栏,发表了百余篇作品,受到党史界内外读者的关注和好评。2002年初作者结集出版《党史札记》,这次出版的《党史札记二集》,是前一部集子出版之后的札记结集,收入作品近40篇。这些札记叙事、论理、记人、评书,考订若干党史资料,厘清一些重要的党史史实。
该军最早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军长为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3师、74师、75师。红4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留下25军一部坚持斗争。年冬,恢复25军建制。军长为吴焕先,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4师、75师。1933年9月间,红25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25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会鄂东仍保留25军番号,74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28军。半年后两军会合仍编为25军,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下辖74、75两个师。后中央指示25军又进行了改编,军长为程子华,副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参谋长为戴季英,政治部主任为郑位三。全军3000人。“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1935年8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9月18日,于陕北之水平镇25军与陕北26军、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 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参与的历次战争的通俗历史图书。 本书介绍了美国从殖民时期开始参与的历次战争,包括早期的殖民战争、独立战争、美国与印第安人的战争、美西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古巴危机、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全书讲述了美国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侵略战争和帝国扩张的历史。本书指出,美国并非是不情愿地被卷入了外国的纷争中,而是其领导人为了增加他们的影响力和势力而挑起战争,没有考虑到美国士兵和敌对国家民众的牺牲,或其中遭受的痛苦。同时,战争在提高美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方式。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本书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经典论纲性著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军绅政权的形成及军阀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重点讨论了政治的离心力、军阀的地区与派系斗争、宪法与传统、财政与军费等问题。作者认为,1895年以前,中国是绅军政权,这之后到1949年以前,是军绅政权。军绅政权因为派系与地区两方面的矛盾,不能统一中国。在思想上,他们对近代文化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行动上,互相混战,横征暴敛,摧残新兴事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一书,1993年作为“《党的文献》丛书”之一,精选《党的文献》杂志发表过的文章36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最近,人民出版社拟重印该书。根据责任编辑侯俊智同志的建议,我们现编辑了这个“增补本”。 “增补本”在原书基础上增补了《党的文献》近年来发表的反映中共党史重大事件的文章19篇,约20万字,其中有一部分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重大事件的。为保持该书原有风格,对原书收入的文章和编辑体例尽量不做改动,新增加的文章也按原书体例进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