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系统回答了一些中共党史的重大历史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详细阐述了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分为上册、下册。《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册,主要介绍1921年至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下册,主要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把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紧密结合,在撰写过程中采用多种写作手法,生动还原历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1921-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英勇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书作者通过研究和发掘大量珍贵史料,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苦难与辉煌,再现了大国擘画蓝图、文韬武略、同心协力、共创建国大业的宏大历史场景。
百年砥砺奋进,百年自我革命。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为独立解放、为富强复兴不懈奋斗,在此过程中,我们党不断进行自身建设、自我革命,二者紧密联系、良性互动,铺展开气势恢宏的百年画卷。本书围绕这两条线索
本书为档案文献图文集,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经天纬地”四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展现了上海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沧桑巨变,谱写了人民城市发展新篇章,书写了上海发展新奇迹的伟大成就。
《红船故事》是根据黄亚洲长篇小说《红船》改编的连环画,用10册的篇幅生动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全书以现代绘画风格细致描绘了从1919年到1928年这十个春秋的中国革命史,反映了中共上海建党,中共一大,孙中山广州蒙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端与实施,黄埔军校建立,中山舰事件,北伐,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八七会议,中共先后发动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朱毛会师等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讴歌了一大批为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伟大人物,生动展现了陈独秀、、、周恩来等先驱的革命风采。本套书的出版对广大青少年读者普及党史知识和革命教育极具价值。本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2018年度中宣部“原动力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同志、朋友一起经历的往事。其中一些涉及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例如陕北革命斗争、土地改革运动、平反冤假错案、处理西北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人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作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随文附图50余幅,直观记录了作者的革命历程。
《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一书,从红色起点出发,追寻红色足迹,点燃红色记忆。该书包含71篇上海革命遗址小故事,内容纵向涵盖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各领域。该书以文学的手法去发掘、整理和写作这些故事,使读者通过文学阅读的途径,深入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亲沐先辈遗泽,获得深度启迪。该书的出版,旨在用文学的力量,全面、深入和具体地发掘和传播上海的红色基因,使人民更加了解中共的奋斗历程,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与传奇。
2021年,本书被确定为“回望”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项目,并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编年的方式,以时间为顺序,以党领导妇女运动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全面、系统、准确记载和总结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我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它是一部广大读者了解党领导妇女运动历史的生动教材。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奋力开拓,探索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历史使命。本书由知名经济史家赵凌云率领研究团队历时多年编撰而成,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史,梳理史实,厘清脉络,提炼思想,总结成就,以十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系统整理和阐发了各个阶段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发展战略与策略、政策与方针、决策方法、工作组织方法、工作成就、历史经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史料和全面深入的分析,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及其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
《铸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斗争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一贯性,意义重大。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分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六个专题,从历史、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解读中国共产党,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论指引和道路开辟等方面考察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力图告诉读者,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仍然充满生机活力,取得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根据前两集的体例,《末编》仍分为两辑:“党史札记”和“往事琐忆及其他”。《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对九十年代后期并上溯到五四以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历史的回顾,《一个希望》提出了近现代史料整理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故归人“党史札记”一辑。“往事琐忆及其他”一辑,收入了五篇文章。前三篇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我在清华的三年》是他很花了些功夫写的。《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一篇书稿提纲,提纲设计的框架相当完整。据孙小礼教授说,龚育之同志当时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因另有工作而搁置。提纲有些内容也关涉党史,但限于主题和体裁,不便归入“党史札记”。《物理,永恒的辉煌》是他在“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谈到了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问题。文章的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党管农村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要发展,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必不可少。 为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理论水平、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实践思路,本书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责任务、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建工作质量、抓党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以及优秀村支书的自身能力建设,遵循学习规律,先引入理论,后阐述实践,在案例基础上抽象出基层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共同特点和方法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以期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思考干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底层逻辑,切实提升政治能力水平
周恩来主持政务岁月(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选第一任总理,任职二十六年多。在这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国务,主管内政外交,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呕心沥血,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部书稿的两位作者均来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研究。他们在原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曾经参加了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和力平等主编的《周恩来年谱》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性质所致,他们还有机会采访两三百位曾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老同志、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这些经历为他们写好本部专著奠定了重要基础。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客观而深情的笔触,还原出一位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