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自满、守正出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立党为公、严以修身,制度治党、常抓不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七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汇集了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典型性的 100 个故事,以案传道,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保鲜秘方和不竭动力,展现党的实践创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立正确党史观。本书表述精炼准确,讲故事生动活泼,讲道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本书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读本,
循大道,至万里。道路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华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要有“道”的正确指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深度交融中,中国共产党深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从诞生、成长进而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党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本书名为《大道之成》,意义便在于此。全书体例完整、史料丰富翔实、观点扎实,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王刚、李贵贺,作者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所应涵盖的内容。它是一部中共党史专题的普及读本,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史与党的思想建设用书。
本书是由著名历史教材编写专家执笔的中共党史普及性读物。全书包括序篇及“开天辟地:中国有了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起飞”“伟大复兴:奔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等篇章。本书通过地图、图表与文字的巧妙融合,从近代中国留给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富强两大任务为切入点,按时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浴血奋战,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奋斗历程。本书通过“图”与“文”的巧妙融合展现红色主题,在文字的抽象性和深度感与地图的直观性和丰富性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通过“即图而求易”,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进入历史情境,更好地理
领导干部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本书围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七种思维进行了深入阐释,不仅分析了每种思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而且提供了指导方法,方便对照学习。书中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内容生动鲜活、言之有物。通过解读七种思维能力,为读者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高校大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包含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方法与载体、建设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本书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考察,总结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以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党建主线为核心的发展演进过程,以及指导思想的时代性、建设方法的丰富性、建设模式的互动性的时代发展趋向。提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应实现网格化的建设模式,通过服务功能的发挥彰显其政治功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融合。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实践信仰的光辉奋斗历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谛,以一代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信仰的鲜活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使命与担当。全书紧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时代主题,精心设计标题,精心选择素材,通过“不忘来时路”“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不忘初心使命才能铸就奇迹”“初心的守望者”“永立时代潮头”“平凡与崇高的变奏”“正确的路,不怕遥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个专题,以述论结合的写作方式,历史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坚定性、崇高性、纯洁性和它的永恒魅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这其中包含着党的领袖们处置危机的政治智慧、谋略思想、领导艺术、策略原则和驾驭技巧。本书讲述了中共领袖们那些刻骨镂心的往事,重现了百年党目前那些推动中国命运转变的关键点。
1927年,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次生死大考……革命的成败仰仗军事、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动态组合,从合作到破裂,各方势力如何抉择?中共如何绝地求生?党史专家金冲及九旬回望风雨如磐的大革命年代。
本书是面向中学生和社会大众的综合性知识读物。图书按知识点分为“可爱的中国”“崛起与复兴”“安康中国”“美丽中国”“智慧中国”“工程建设”“筑梦中国”共七篇,每篇6~9个主题,共51个专题。每个主题体例安排上,包括“导语”“主题”“专题”“问题与思考”四大版块,一主多从,相对统一,各具特色。以地图解读的形式,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楫争先,在经济、社会、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扶贫减贫、生态文明、防疫抗疫等国计民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巨大进步。
本书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昂扬唱响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赞歌。系列报道通过行进式采访、文学化表达、知识分子视角,深入挖掘“每个历史坐标的当代回响”,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记者深入实地探访党目前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广泛采访老战士、老同志和党史专家,采访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和青年学子,聚焦党目前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等,报道刊出后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制度规范与价值意蕴》一书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档案,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重点围绕高校党建内容的历史婵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话语的历史生成、高校党建的组织保障三方面展开详细深入的研究,尝试探索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以期更好地提炼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展现高校共产党人充满人民情怀、政治热情、人文精神和梦想追求的教育之思,弘扬高校党的建设研究的学术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了展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重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应人民出版社之邀,特编选本书。这些文章,曾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上,旨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实践和历史经验,也大体能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本书的出版,能对读者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历史自觉,有所助益。
纪实名家叶永烈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他着重于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追寻探访,作品几乎本本都是敏感题材,其出版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风波曲折。 《出没风波里》集结了叶永烈采访生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回顾中的精彩故事,既浓缩了中国现当代史,又聚集了历史见证人。它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讲述角度,对一些曾影响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进行了抢救式采访,对一些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拐点事件进行了关键的碎片式打捞,通过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口述还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娓娓道来的平静讲述里涌动着大浪滔天的风波。这是对历史的私人视角的补充式钩沉,对于读者了解现当代历史很有价值。
本书是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为纪念而编写的一本学习读物。本书是在2011年出版的《中共天津历史简明读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中第十章“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是新增加的内容。本书认真回顾、全面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深入总结具有天津特点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总结天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新的伟大实践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开辟人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观、彰显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路线、建构现代化民主观、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全景式、立体化、多层次科学总结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生动诠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的真理力量。本书探索创新中国话语,全面解读雄浑壮美的中国故事,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植根学术又关注实践,洞见迭出,娓娓道来,是领悟中国共产党品质智慧,把握中国成功密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毅建功新时代的有益参考。
本书稿精选2005-2018年上海市档案馆的《档案春秋》杂志所刊文章。书稿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让读者了解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贡献的先烈们的事迹;这些文章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可以达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书稿分上下两册,具体有“建党、建国、金融、外交、上海解放、爱国同胞” 6辑,共70篇,70万字,300幅图。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迎接,深入挖掘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丰富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更好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 本册讲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的有力促进下,以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北大红楼为主要基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思潮进行交锋论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初步结合的过程,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永恒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