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善于斗争、敢于斗争的典范,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斗争策略、斗争方法和斗争艺术。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毛泽东的斗争艺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彩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既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续写强国复兴恢宏史诗提供了锐利武器,具有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和巨大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推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发行部 作 者 刘统整理注释 出版时间 20190601 I S B N 9787108064721 定价 86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598 (千字) 页 数 733 读者范围 大众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古代文献与出土文物,吸收研究成果,重点论述兵阵的发展与内涵,将作为中国古代战争重要一环的兵阵予以还原,深入浅出地将真实而精彩的古代兵阵展现在读者眼前。书稿重点介绍从先秦到清代的阵法,以故事、战例的方式介绍古代兵阵,尤其是八阵图、一字长蛇阵、鸳鸯阵等著名兵阵。本书分为八章: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兵阵在古代战争的作用,重点在于整体介绍兵阵在中国古代军事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配合故事和战例,让读者对于兵阵在战争所起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对小说中出现的阵法作一个简单介绍,吸引读者的兴趣。二、人马奔驰,战车交锋——先秦时期兵阵的起源。三、三军列阵,奇正相合——秦汉时期兵阵的运用。四、名成八阵,龙飞凤翔——魏晋时期兵阵的探索。五、天圆地方,五行六
《毛泽东武略》是军事科学院原战略部研究员胡哲峰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材料丰厚,史论结合,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本书经修订再版发行。
本书尝试从历史角度,对于 2016 2020 年这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本书认为,2016 年 5月20日蔡英文上台与民进党再度 执政 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波折,进入 曲折发展 阶段。 本书探讨重点:一是台湾岛内政治环境与政治局势的新变化。二是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新变化。三是两岸关系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四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大陆对台政策的战略定力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 举旗定向 把舵定航 守正创新 的积极作用。
秩序往往都是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而本书提出了一种超越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争辩的研究方法,确证了国际社会是一个无政府社会的命题。作者通过极具说服力的辩论论证了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的关系。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获得一种世界秩序与无政府状态相协调的新思维。
近代以来,日本一直存在着诸如激进与保守、“大日本主义”与“小日本主义”、和平主义与对外扩张主义等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战略思维;其安全战略的演进有着总体和一贯的设计,呈现出极强的历史逻辑性。其中,外向型文化战略是日本国家战略调整的内在动力,消除危机、保障安全是日本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战略思维出发点,争当东亚盟主则是日本永远不变的政治战略追求。本书拟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日本的文化战略、安全战略和政治战略为切入点,以三者的互动为主线,从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文化论等新的视角对近代以来日本的国家战略进行系统的研究。《近代以来日本国家战略的演变》引用大量数据和实例,构筑新的理论框架,探索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奥秘,挖掘出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复活的深层次传统思想文化背景,同时揭示了其
本书属于海防史研究范畴,对明清两代的山东海防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来阐释明清山东海防与海防文化:一是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层面,包括中央与地方、军队与府县的配合,从而全面、立体地展示明清以来山东的海防体系;二是从物质的层面,即通过海防筑垒、武器装备等硬件来考察山东海防的实力和水平;三是从文化的层面来探究山东海防建设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本书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忠实再现了中央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同时也补充了此次战役的一些细节描述。 本书还讲述并讴歌了四川泸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做出的贡献。 本书以史为鉴,阐释了四渡赤水战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题以明末清初火器发展的衰落为背景,通过具体的战役、战斗、演习等案例,充分结合相关战术学知识以及军队建设、训练理论,对于以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晚清军队战术、训练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与分析,尽可能还原出湘军、淮军与新建陆军这些晚清重要军队的战术训练细节。运用各种图表详细梳理、分析了晚清湘军、淮军与新建陆军学习“西器”“西法”之后所发生的战术及训练上的变化,并且从思维方式的视角,探究了晚清中国军事落后以及军事现代化步履维艰的思想文化成因。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时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 关于洪学智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作用,新华社在《洪学智生平》中这样介绍: 洪学智同志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怀司令员高度赞许
本书运用新革命史视角,融合军事史和社会史研究方法,采用纪事与专题相结合的研究体例,对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游击战争军事斗争为研究主线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民众动员等过去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加强了游击区武装力量的军政训练、战略战术、组织机制等研究,总结了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化和拓展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研究内容和视野,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作者洪学智,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回顾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制胜机理,全书对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东北边防军组建集结、运动战阶段历次重大战役、停战谈判过程、阵地战阶段重大作战行动、后勤战线建设等进行了重点叙述。洪学智将军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参与者,部分回忆内容具有历史档案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内容简介 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细节。 历史人物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时刻的表现。 金立昕著的《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中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美国政治波谲云诡表象的背后,是多种社会力量犹如地壳运动般的消长演化,终于以一场史无前例的总统大选而彻底引爆。无论是特朗普对共和党主流的成功造反,还是桑德斯对民主党精英的强势逼宫,都宣告了美国社会前所未有的裂变。而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对决,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关键的“决断时刻”之一。本书梳理历史脉络,洞察政经玄机,道破总统大选,读懂美国。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以轻松的笔调描述了2008年至2020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结合台湾政局及其社会变化介绍有关人物关系背景;行文简洁,融视角的独特性、事件的真实性、故事的趣味性、评点的客观性为一体,既有别于学术著作的繁密学术考证,也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天马行空;在内容表述上,既增强了时政内容的新鲜感,也赋予了历史事件以纵深感,对帮助广大读者轻松了解台湾有关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情况有直观、正面、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