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来,随着中非峰会影响的扩大,国际媒体开始集中关注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商贸、和人员流动。然而,国际研究者们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观察中国在非洲,而西方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中有大量并非无辜的误解,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把中国定性为“非洲的新殖民者。”本书的两位作者通过*近十年在非洲的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批驳了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论述,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调研发现和观点。
G.赛代斯著的《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叙述了自公元初年至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止的东南亚历史,考察了东南亚各国受印度文明影响这一突出特征。在世界历史研究中,这是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靠前部论著,受到靠前上东南亚历史学者的推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90年代以来的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内。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件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做出贡献。本书是米尔斯的又一部代表作。这一次,米尔斯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美国的上层社会或曰统治阶级的身上,只不过,米尔斯认为用“权力精英”一词可以更好地对美国社会的权力状况做出恰当的分析。
《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以及1980年代末发表的两篇演讲,可以看作是他生前最后的思想和看法。和波普尔其他的理论著述不同,这本书更多也更直接地表达了他对过去的这个20世纪的具体看法和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其中谈到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波斯尼亚战争、媒体的危险和知识分子的责任等话题,展现了波普尔一贯清晰的思路和雄辩的论证,同时又轻松、易读。 波普尔在《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中提醒我们:为了保护我们深爱的民主体制,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创造明日世界的乃是我们今天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