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行走学政经文界域数十年,经历非凡,体会深刻,洞察敏锐,以犀利的眼光,冷静的思考,诙谐的语言,直陈问题实质,点破谬误迷津,寓教育于娱乐,是了解中国实情,洞察中国人性不能不读的手册。
世界各国之间的舆论博弈赛日益激烈,闻现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作者驻美八年对此了然于胸。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作者结合八年驻美报道经历和大量政治人物专访经验,定量分析了数百篇西方媒体涉华报道,解构西方媒体的话语体系,揭示了西方塑造和抹黑中国的手法,并通过回顾与西方专家 南海辩论 现场,分享专访基辛格、克里、赖斯的幕后细节等闻现场,让者感受媒体现场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窥见西方叙事的虚伪与偏见。 后,作者对于中国的发声方式,以及对抗西方话语、构建中国话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思考,比如用西方熟悉的表达技巧,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本书,者可以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对话常态,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感受世界各国之间的话语权较量。
本书是作者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学习小组”的评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以抽丝剥茧的分析为特色,阅读量大多达“10万+”。 本书以“透视基层”为主题,分析了基层乱象、微腐败和基层负担重等热点问题,并对基层干部如何作为、基层改革如何进行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以小见大,基于新闻案例和实地调查材料,剖析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力图呈现中国之治在基层的复杂实践。 本书真实再现巨变中的基层实践,揭示基层运行规律,从中发现真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思想国》为著名学者熊培云部文字结集,精选作者留学巴黎期间撰写的部分文字,其中包括欧游旅途中的感想见闻,对欧洲时事的现场直击,也有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国情现状的深刻观察。这一部彼岸书记载的不仅是思想者的精神履迹,更寄托了对未来中国的乡愁与期许, 思想国 这一概念也由此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人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与旅行。这将是一个人道的、人本的,以知识为信仰的新新中国。 此次再版增删了部分内容,作者特别为本书撰写了万字长序,省察当下时代,描摹心路历程,使得 思想国 这一主题更加完整丰富。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是当下报纸评论的一面旗帜,本书是南方都市报2009年度社论的精选结集。《南方的立场》(辑、第二辑、第三辑)出版后,受到新闻界的积极评价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作为机构发言的社论,它的性质与力度被认为是决定了媒体的使命与品格。它所选定的立场、关注的角度、申说的力度、坚持的韧性,使其有别于个人发言的性质与力量,更具备公共讨论的意味与价值。
本书主要用亨廷顿的 政治衰退 理论来看台湾政治现代化进程及其得失,认为2000年以来的台湾政治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衰退。民进党上台以后,台湾虽然基本实现了包括传统政治发展理论和民主化理论所设定的民主制度目标,如竞争性的选举、制衡的制度安排、言论自由、全面的政治参与等。但是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衰退,政治操守沦丧,政治道德失范、政治无力感扩大、社会失序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放缓等现象纷纷出现。比较系统地检讨台湾政治变迁和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政治衰退所呈现出来的理论意涵,对于理解台湾政治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围绕 廉洁修身、涵咏政德 笃行清廉、拒贿防贪 知行合一、践行使命 展开,便于党员干部学习、理解和践行。书中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作表率的要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通过反面案例和廉洁楷模故事的展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给党员干部以警醒和启发,引领党员干部确立思想上的 定盘星 、坚定理想信念的 主心骨 ,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是当下报纸评论的一面旗帜,国内外峰谷浪尖上的华人华裔时事评论名家,均在本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本书是南方都市报2009年度名家时事评论的精选结集。《热言时代》前三辑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它以众多杰出的思考和深刻的笔触,以言论的方式记录了真实的历史。大转型期的中国,必然是众语喧哗,而本书无疑是其中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声音之一。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进行编写,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支部 为什么要加强自身建设,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等现实问题,并对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工作原则、设置和撤销、职责和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工作方式方法、责任落实与考核、常用公文与例文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明确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遵循、基本规范,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创新实践成果,辅以典型案例、知识链接、疑难解答、延伸思考、工作流程图、二维码扫描学习视频等,语言通俗易懂,层次结构清晰,特别是提出了国有
《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一书是专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专著。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与目标,既涉及如何更有效更科学地进行温室气体的减排,也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为实现和完成应对温室气体减排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阶段。本书包括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部分。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但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关的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为实现目标而应采取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可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带来有效的成果,终可为产业升级和能源低碳转型带来新的前景。 全书的编写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通俗易懂,可为有关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
《中国国情读本(2021版)》共分六编:精选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精彩新闻图片,图文有机结合,直观反映2020年中国概貌;第二编国情概略,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统计公报;第三编国情特载,忠实记录2020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坚实成就;第四编专题国情,聚焦中国民法典诞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等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回应社会关切,传递家国情怀;第五编魅力国情,跟踪时事热点,从时政、经济、文化、科技、民生、人物等方面,生动叙说中国独特魅力,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第六编年度大事,全面盘点2020年的中国社会。
1999年5月7日,美国和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遇难、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野蛮时间。本书作者潘占林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使馆人员自救的指挥者的视角,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炸馆事件的前前后后…… 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北约公然轰炸中国使馆:不是间接轰炸,是直接轰炸。轰炸使馆的行动是如何进行的?那一颗针对大使的炸点缘何未炸? 是误炸还是故意:炸馆事件解析。本书将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这是一本描述变化的书。过去十三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这种变化;今后,我们还将经历更大的变化。在作者笔下,1990年至2002年中国的格外引人入胜之处,不是在于她的轰轰烈烈,而是在于她的平淡从容;不是在于她的崇尚伟大精神,而是在于她的伟人风范和英雄辈出,而是在于一代新人已经长大。对变革的期待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进而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书中牵涉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叙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内容浩繁,巨细混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叙述流畅从容,见解独到精深,具有极强穿透力和震撼力。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鲜明特色? 四个自信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以及新发展理念等重要论述是怎样形成的?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前进,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提高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书是一本向年轻人介绍党的*理论成果的通俗读物。全书以21个 问 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
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另一些没被压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
一部历史写给现实的时事教科书!几位80后作者,用他们的笔描摹过去的世界,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现在的世界,用他们的睿智迎接未来的世界! 站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回望100年前的时候,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在显现……百年之后的现在,世界仍然在酝酿一场大变革! 站在世界变革的风口浪尖,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力量,一种应变大变局的力量。本书给我们的便是这种力量!书中从政治、经济、军事、人口、历史等诸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各国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回顾历史很容易,站在历史的车轮上选择下面的路却很难。这本书清楚地阐述了几位80后对当下道路的思考与选择。他们将会选择怎样的道路?他们又将和这个时代协商些什么?本书将会给你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