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腐败已成为公共机构的特征。然而,直到最近它才成为持续的科学分析的对象、本书作者约翰纳·伯爵·兰斯多夫是德国帕骚大学经济学理论讲席教授,同时是透明国际的高级研究顾问。作为对这门发展中的学科的重要贡献,兰斯多夫的研究显示,深入研究制度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进行腐败交易所必需的制度以及那些有助于抑制腐败的制度。他认为,比起通过惩治来进行遏制,腐败行为者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为腐败犯罪搭档的投机主义,以及落得不可信任的名声的危险这就暗示了一种新颖的反腐败策略——“看不见的脚”——由此,腐败搭档的不可信任性带来了诚实和良治,即使是在缺乏良好意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书结合了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一流的实证研究,对于关心反腐败改革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可谓十分宝贵的资源
本书集结全球21位学者,在欧洲、美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展开了关于政府官员腐败的深度调查,详细分析了相关国家产生腐败的原因并客观呈现了面对腐败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推进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读物。此外,书中列举了全球十余国有效的反腐措施和反腐经验,为我国的反腐工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为我国领导干部敲响了反腐警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列车逐步跨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机遇与的挑战同时并存。历史在快速前进,矛盾也层出不穷,社会在深刻变革,腐败也易发高发。治理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们党和我国政府对出现的腐败现象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征治腐败,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个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近年来,我国更是敞开了博大胸襟,注意考察了解和借鉴别国反腐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立足于本国国情,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向纵深发展。十分可喜的是,适应反腐败实践的发展要求,反腐败研究包括对国外反腐败研究正
隐形腐败指难以发现、难以察觉、难以辨别认定,足以让一般公众不容易认识到其为腐败的腐败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交易、新型金融产品等领域的腐败隐蔽性日益增强,手段和形式增多。如何有效治理和防止隐形腐败,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书全面梳理了隐形腐败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期权交易、干股分红、假赌谋利、低买高卖、合作投资等十个方面,对隐形腐败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每章设置典型案例、警示提示、相关法规栏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处理依据,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提醒,帮助党员干部认清隐藏在温情面纱之下的隐形腐败及危害,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本书在借鉴和吸收中外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的笔触,多视角梳理了国外的反腐之道与倡廉之措,系统总结了一些国家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腐败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的影响,全面解读了人心向背与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衰成败,剖析了转型中的中国应该值得注意的若干腐败现象和一些热点问题,还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