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进行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
近年来,G20、欧盟等一直在倡导和实践将开放政府数据作为防治腐败的工具。本书结合反腐败和数字治理两大热点问题,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多种方法,将大样本与小样本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全球视野与中国情境结合,从多视角回答了 开放政府数据是否对腐败防治有作用 和 如何通过开放政府数据防治腐败 等问题,对委托-代理与数字赋能等理论做了进一步梳理和深化。本书可为如何防治腐败、建设数字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中共中央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本书从集体腐败、制度反腐、转型期腐败、网络反腐、廉政文化等、高校反腐等方面,针对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综合治腐进行分析研究。
本书是一部法学理论著作。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实证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反腐败司法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作者指出:所谓反腐败司法原理,就是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反对腐败的基本理论,简言之,即关于法治反腐的基本理论。深入系统地研究反腐败司法的基本理论,是提升治理腐败的理论层次、战略层次、实践层次,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的必然要求。
《建党 95 周年主题图书:党员廉政必修课》(图解版一本书学会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一张图秒懂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一书是根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 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的通知》精神,组织专家精心编辑,是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的教材。 本书围绕十八大以来颁布的党员干部廉政新规定,用图表、漫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解读分析,以期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对我们党的廉政制度和纪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本书重点围绕党员干部在廉政问题上如何做和怎么做,应遵照哪些法纪制度,分为《廉洁自律从严治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有章可循》《杜绝公款
河北邱县是全国闻名的漫画之乡。作者们紧跟时事,创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苍蝇一起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主题作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漫画还引起中纪委王岐山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两次批示。中纪委宣教室专门到邱县进行了专题调研,拍摄了专题片,“邱县廉政漫画展”作为专栏正式登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这些廉政漫画,对于促进党的廉政勤政文化建设,从基层人民群众的层面发挥了积极的监督和评价作用。三联书店、生活书店从上千幅漫画作品中精选200多幅佳作出版,将从出版领域面向全社会对这一成果进行广泛传播。本书内容新颖,通俗易懂,以独具特色的民间漫画画廉、颂廉,针砭时弊,接地气,有效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召力与渗透力。本书是中国农民呼声的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抗日民主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1935.10—1940.12);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和发展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1941.1~1946.6);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反腐倡廉建设(1946.7—1948.3)等。
《当代中国制度研究:当代中国反腐败制度研究》从中国在腐败治理上实际采取的措施与行动是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又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的尝试;中国的反腐败制度成长到今天,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其在治理腐败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问题着手,分析研究中国反腐过程中的体制、机构、历史经验等内容,具有的现实意义。
本书记述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5年底37年间广东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内容包括纪检监察机关恢复重建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四大部分。
本书写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经过对欧洲一千年历史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同时,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