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中篇为和平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下篇为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书梳理和总结70年来外交战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积淀和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化解和处理未来面临的问题、遇到的风险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外交战略与实践,尤其是中美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分为四部分:部分共6篇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背景和外交环境;第二部分共8篇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第三部分共7篇文章,主要研究中美关系缓和与建交问题、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南海问题及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经验研究;第四部分共7篇文章,着重研究了中国海洋权益及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问题,并对毛泽东、周恩来对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巨大贡献进行了探讨。
《中国远征军》讲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哲学星空中明亮耀眼的双子座,它们不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而且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验与领导方法。问询实践,调查研究;深化认识,创新观念;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直面矛盾,乐观入世;分析矛盾,解剖麻雀;解决矛盾,协奏钢琴是其主要内容。结合书中的案例,这些理论与方法呈现为富有灵性而可操作的智慧。 《方法与智慧―― 实践论 矛盾论 新读》重点服务于各级的工作需要;对于高校师生研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参考价值;对于哲学爱好者有学习哲学的入门向导之用。《方法与智慧―― 实践论 矛盾论 新读》由陈世珍所著。
本书是林贤治先生近些年思考现代中外知识分子人生与命运的文章结集。作者以典型的个案分析,来追寻现代思想的脉动,寻找人文精神的归宿和指向。在作者看来,这些不同国族的知识分子都带有共同的精神质地、相近的命运,呈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和诡谲。作者观察敏锐,材料厚实,文思激扬,语言富有张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史与精神史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