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这一富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职业。本书收录了20余篇文章,作者多数是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高级外交官,包括前驻英、法、美、中东、印尼、拉美等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大使、领事。他们回顾亲身经历,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下来他们外交生涯中经历的重要外交事件和精彩片断,读者不仅能阅读到周恩来、邓小平在重要外事活动中的外交智慧与风采,还能了解到外交官们与阿拉法特、撒切尔夫人、里根、勃列日尼夫、胡志明、蓬皮杜等国际重磅政界人士直接的交往与接触。领略外交官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的工作生活之下,暗藏的斗智斗勇与纵横捭阖,从一个侧面看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2014年中法两国将迎建交50周年。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冷战时代,敢于对苏联霸权说不的伟人*和敢于对美国霸权说不的伟人戴高乐。当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之后,戴高乐就派秘密使者携其亲笔信以“旅游者”身份进入所谓的“铁幕”中国开始谈判法中建交问题。*给戴高乐以高度评价。因戴高乐突然去世,生前未能与*会晤,成为中法关系史上的一大遗憾!
该书以*手资料再现了我国同驻在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尼、印度)高层交往与双边关系发展的历程,包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外交工作,处理外交危机,与驻在国各阶层人士建立深厚的友谊,推动中国与上述四国关系的发展等,颂扬了中国同驻在国的友谊,还以一定篇幅描写了这些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
本书记述了作者1998年至2008年期间在尼日利亚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本书共由55个故事和81张自拍照片和扫描文件组成。共约12万字。另有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的文字稿,及十年间尼日利亚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的服务情况汇总表、大事记等。本书详细讲述了作者如何团结中国企业,开拓以尼日利亚为主的西部非洲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市场,使中国以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进入非洲,并至今仍占稳非洲市场。
《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是 吴建民部以国学角度为切入点,总结数十年 外交生涯的新作,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 见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精辟的思考、冷静的观 察和深刻的剖析。
本书稿简要回顾了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历史交往。概述了21世纪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重点梳理了中国与马玉林的教育、旅游和文化合作现状,并着重从广东的区位特点出发剖析广东与马来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的新前景,包括广东华侨的特殊作用,并对未来做出展望。本书稿为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有价值和参考,且符合目前的出版需求。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波兰地处欧洲的 十字路口 ,是中东欧大国,也是欧盟重要成员国和欧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波兰是*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还是中国 中东欧 17+1合作 机制的共同发起国、诞生地和重要参与方。2015年,中国和波兰签署了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波兰,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在 一带一路 和 17+1合作 框架下,中波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人文交往等多个合作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本书的主题是传承中波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珍贵理念,推动巩固新时代中波全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记述了柯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奔赴延安学习、工作,担任外交部首任礼宾司及亚非司、非洲司、亚洲司司长,驻外大使,“文革”的经历,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工作41年。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由柯华口述,由郭彤彤执笔完成。
1971年7月基辛格得以秘密访华,是在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的大力帮助下完成的。 巴基斯坦秘密渠道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关键作用,中美之间又做了怎样的接触与交流? 本书作者在巴基斯坦前总统叶海亚 汗之子阿里 叶海亚 汗的帮助下,获得了中美两国秘密外交的49份绝密档案,结合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件,通过采访有关直接当事人而著成此书,生动揭示了当年中美建交过程中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再现了那段令世界瞩目与震惊的历史过程。
无
本书紧扣“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主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发展、完善的历程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系统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核心要义、特点优势,深入挖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内涵,深刻揭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使命、价值追求,全面展现人民当家作主如何通过一整套科学制度体系及其有效运行,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锤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觉醒、新升华,也使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智慧加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敌我力量对比,深刻把握敌我优劣的各种要素,深刻分析战争进程阶段转换以及敌我力量的此消彼长,深刻认识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主次关系和复杂交织,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智慧和领导力。《胜利的启示》从近现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战争史中总结、分析赢取战争的条件要素及胜利的启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不能忘却的艰难历史;第二部分,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第三部分,必须牢记的历史教训;第四部分,必须肩负的使命责任。
本书稿简要回顾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交往。概述了21世纪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梳理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教育、旅游和文化合作现状,并着重从广东的区位特点出发剖析广东与印度尼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的新前景,包括广东华侨的特殊作用,并对未来做出展望。本书稿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有价值和参考,且符合目前的出版需求。
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伴随“新时代”的历史性展开,新的21世纪又呈现出全新的问题意识。一方面,中国崛起的事实在世界历史的继续发展中得到印证,如果中国真的以不同于过去500年对外武力扩张的方式来在世界确立领先地位这样的经验,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内外之变,对世界秩序和中国自身治理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究竟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能否以新的知识体系、组织形态来引导和运用新技术以改善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面对21世纪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了完成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变革时代认识变革、思考变革而更重要的是,变革。
编者在编写《红流纪事》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已出版的党史书籍。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直书。严格地说,这套书还不算是一套学术著作,而是一套近乎通俗性的读物。 《东北大决战(辽沈战役)》(作者陈毓述、主编武国友)是其中一册 《东北大决战(辽沈战役)》讲述了“大战机初现”、“林彪的犹豫和决断”、“雷霆万钧克锦州”、“塔山阻击战”等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