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本书从丝路地缘环境切入,对丝路绿洲地带、丝路草原地带、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等三个不同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梳理丝路不同地带的商路或古道、驿站或古都等的地缘环境变迁的内涵、方式,分析丝路不同地带间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规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国西部周边地区间在辟路交往、靠路发展、借路繁荣的文明成长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最终完成由互惠型的经贸关系与包容型的人文关系所构成的“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为建设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
本书对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外交家、外交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专题研究,逐个梳理了相关人物的外交思想,从而呈现了民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整体面貌。书中各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分别是王正廷、蒋作宾、颜惠庆、黄郛、张群、王宠惠、孙科、郭泰祺、宋子文、傅秉常、王世杰、张忠绂、周鲠生、王芸生,后两章是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外交评论》《外交月报》的研究,刊物中的许多作者,实际上也是当时外交界与言论界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文库?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套装上下册)》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通史性著作。全书以中国有史以来的少数民族为主,联系华夏汉民族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既记述各民族自身的生成与演化,又叙述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同时概括出了各个民族盈虚消长和兴衰治乱的特点和规律,是中国民族关系研究领域中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以清末为背景,以外交事件为线索,展现了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到溘然长逝(1861-1901)的经历和作为,共十章,每章提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对史实的评论和叙述中穿插专家的看法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鸿章。
《驼峰空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维系中国抗日战争而实施的战略》是一部研究驼峰空运历史的学术专著,对驼峰空运诞生的历史原因、驼峰航线的自然条件、驼峰空运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缘由、驼峰空运的历史意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叙和分析。作者花费数年时间,查阅、研究了大量中、美、日和台湾地区的档案,采访了部分驼峰空运老兵,并到中国做实地调查。此书资料极为丰富(许多为首次发表),史料翔实、观点客观,是迄今为止有关驼峰空运为全面的论著,对驼峰空运及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外交学专业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国际政治系列”之一。其重点所讲授的内容有:外交制度、外交战略、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外交决策、外交途径、外交礼仪与各国的主流外交理论等。它既注重外交学理、外交机制、外交规范、外交文化、外交理念的系统阐述,又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中国视野、中国传统、中国价值、中国声音。在国内已出版的同类教材中,规范性、系统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兼具,国际视野与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重,乃是本书所独具的一大特色。它可供国际关系类各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外交、外事、外贸人员的自修或培训教材。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本书是关于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中世纪城市自治与自治权、自治权是解决靠前差别的有效手段、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有效方式、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地方自治思想与实践、单一制下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及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很终确认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邹敏,1976年生,宁夏中宁人。199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人权法学、教育法学。已出版著作五部(合著),先后参与并完成重量、省部级课题四项,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民主,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民主与法治、人权等相结合,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政治文明的同义语。世界各国历史一再演绎证明,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独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民主政治于当今世界,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成为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和衡量政权合法性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成为各国政党团体、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子传媒等使用频率的概念之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公开声称自己是民主国家,可见民主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求索民主政治:王渊潭书房札记》探讨的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公民权利的民主政治概念,以及置围绕这一概念形成的民主政治理论与民主政治实践。
本书对上海侨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供近期新的上海侨务工作动态、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重点对上海侨务工作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从不同侧面分析国情、世情、侨情以及市情的发展变化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海侨务工作的影响。本书还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侨务工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抓手进行分析。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2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梳理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中国民国时期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史。这段时期是中国遭受外部冲击猛烈的时期,中国不仅丧失了大量土地、支付了巨额赔款,而且失去了独立和自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中国人摸索和尝试自强之路的努力从来没有中断,一步步地争回主权。《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2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是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课程的配套教材,此次修订根据课时对章节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增删以突出重点,并补充了*的史料。《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2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适合作为高校国际政治、国际
本书为*组织编写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点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编写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阐明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演进规律,并对跨入21世纪的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外交战略作了探索与展望;在梳理基本历史脉络的同时总结了新中国外交的实践经验,论述了中国外交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同时也阐明了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段需要认真处理的主要外交关系。 全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史论结合,内容丰富,逻辑层次分明,有助于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和现状,理解我们党制定外交政策的大政方针,以及我们国家在外交上的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