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组成,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重大挑战,取决于能否做出准确的战略研判,以及在外部环境“新常态”下能否把握“冲撞的艺术”并培养出一种成熟的心态。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旨在全面阐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和重要理论贡献,并系统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丰富内涵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认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解决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机制问题,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系统推进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探索了当代发展中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的道路,明确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纲领,在我国应对时代挑战、面向未来发展的完整战略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对上海侨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供近期新的上海侨务工作动态、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重点对上海侨务工作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从不同侧面分析国情、世情、侨情以及市情的发展变化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海侨务工作的影响。本书还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侨务工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抓手进行分析。
《远东朝鲜战争》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就在前一天夜里,在战争西线清川江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一六师三四七团七连司号员郑起于1951年9月30日收到一张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5月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渐进的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反思》从分析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和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入手,论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为什么没有选择前苏联激进式的改革,而是采取了从经济改革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原因;从多个侧面和角度论证渐进式改革的合理性及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道德伦理方面的改善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问题的解决,其关键都在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只有激情和理想,必须理性认识,清醒抉择,脚踏实地,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坚持有领导、可控制、积极而稳妥的渐进式原则。
《天命所归是大国》以“中国是天命所归的大国”为结论,分四部分论证了中国这个大国的未来定位和应遵循的发展道路。一部分通过检阅历史和现实,指出了中国准超级大国的实际地位和国人的认知误差;第二部分通过中西比较,指出了国际关系的实质,批驳了“逆向种族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以及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谬误,勾勒了大国国民的应有形象;第三部分透彻地道出伪环保理论的虚伪,探索了大国衰落的原因;第四部分纵论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道路,探索了西方国家崛起的真正推力,给出了中国这个大国崛起所应遵循的道路。
该书主要记述了毛泽东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析坡至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进北平的十一个月的生活和经历。这十一个月既是中国革命迎接胜利的十一个月,也是中国共产党筹划建国的十一个月,又是毛泽东雄才大略得到充分展现的十一个月。 这部书从党史的角度,全面、详细地反映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风云岁月,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它对于今天大力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书资料丰富、情节生动、评价客观,以毛泽东年谱、书信、文稿的资料为主体,以大量的当时各类报刊、杂志等文史资料,并溶入了大量国、共资料以外的第三者资料为依托,来展现普通人眼中盛年时期的毛泽东。 这部书严格遵循个人传记的基本法则,对人物和各种历史侧
《改革及其敌人》是“郑永年看中国”系列之一,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政治(主要是政治改革)的评论文章。 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治改革的进程。但恰恰对于政治改革,中国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少。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争论越来越 空,越来越情绪化。本书作者郑永年先生认为,无论是左派的恐惧主义还是右派的幻想主义,都没有出路。政治不改革已经造成了诸多非常深刻的负面结果,威胁到执政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改革如何进行,又不能不顾中国现实,牢牢抱住西方的教条。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的 政治传统和历史轨迹,找出适合自身条件的改革途径。这是一项充满矛盾和困难的事业,处处呼唤着政治家的理性、魄力和自我约束。 本书围绕政治改革这一宏大题旨,按照变革中的精英政治、腐败治理、渐进开放、意识形态重建、
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的与任务;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队伍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适用对象;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决定与执行;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基本措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制度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机制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法律文书与档案;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考评;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经验;国外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经验及启示。 本书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是,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实践提供比较系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等。
周晓沛编著的《大使札记(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介绍了:他先后参与中苏边界谈判、国家关系正常化磋商、中苏会晤、苏联解体后的建交谈判及高访。 他当过科员、处长、司长、公使、大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外交学院教授。 他在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任上奉献了自己的大智大勇。 他曾为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尽心尽力,也对能源外交献言献策。 他走万里学万里: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部下学;向伙伴学,向对手学;向成功学,向挫折和失败学……他从农村鞋匠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外交官。 他的亲历、思考、记录,告诉你外交官的真实生活,以及新中国外交的诸多细节。 本书适读人群:外交工作者,外交院校的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感兴趣的读者,普通喜欢读人物传记的读者。
本书是关于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中世纪城市自治与自治权、自治权是解决靠前差别的有效手段、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有效方式、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地方自治思想与实践、单一制下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及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很终确认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邹敏,1976年生,宁夏中宁人。199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人权法学、教育法学。已出版著作五部(合著),先后参与并完成重量、省部级课题四项,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