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记述了柯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奔赴延安学习、工作,担任外交部首任礼宾司及亚非司、非洲司、亚洲司司长,驻外大使,“文革”的经历,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工作41年。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由柯华口述,由郭彤彤执笔完成。
意识形态能力是广大党员“政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因此,结合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理论困惑问题,《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意识形态问题十二讲》从西方话语权中的核心理念,或近年来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杂音——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概念入手,深入剖析其理论渊源、历史背景、中西之辨,“以学术讲政治”,帮助广大党员明辨这些概念的内涵与适用性,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意识形态问题十二讲》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带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具有
《温家宝谈教育》本书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展示了他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2020年)》,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温家宝谈教育》本书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至2013年的代表性教育论述,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其中许多文稿和图片资料为首次公开发表。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转型问题极具探索性、前沿性。对它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古代社会经历长期而艰难的跋涉,终于在明代后期开始起步向近代社会转型。明代后期是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本书从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城镇等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城乡社会阶级关系的演变。社会风俗的变化,政治斗争的新形态与统治阶级危机的加深,早期启蒙思潮的涌现,文学艺术的革新与市民文学的兴盛,传统科技的总结创新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以及社会转型遇到的阻力和挫折等诸多方面,挖掘史料,进行理论阐述,对明代后期社会转型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提出许多创见。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及明清之际的社会嬗变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的与任务;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队伍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适用对象;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决定与执行;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基本措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制度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机制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法律文书与档案;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考评;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经验;国外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经验及启示。 本书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是,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建设、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实践提供比较系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等。
《改革及其敌人》是“郑永年看中国”系列之一,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政治(主要是政治改革)的评论文章。 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治改革的进程。但恰恰对于政治改革,中国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少。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争论越来越 空,越来越情绪化。本书作者郑永年先生认为,无论是左派的恐惧主义还是右派的幻想主义,都没有出路。政治不改革已经造成了诸多非常深刻的负面结果,威胁到执政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改革如何进行,又不能不顾中国现实,牢牢抱住西方的教条。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的 政治传统和历史轨迹,找出适合自身条件的改革途径。这是一项充满矛盾和困难的事业,处处呼唤着政治家的理性、魄力和自我约束。 本书围绕政治改革这一宏大题旨,按照变革中的精英政治、腐败治理、渐进开放、意识形态重建、
该书主要记述了毛泽东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析坡至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进北平的十一个月的生活和经历。这十一个月既是中国革命迎接胜利的十一个月,也是中国共产党筹划建国的十一个月,又是毛泽东雄才大略得到充分展现的十一个月。 这部书从党史的角度,全面、详细地反映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风云岁月,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它对于今天大力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书资料丰富、情节生动、评价客观,以毛泽东年谱、书信、文稿的资料为主体,以大量的当时各类报刊、杂志等文史资料,并溶入了大量国、共资料以外的第三者资料为依托,来展现普通人眼中盛年时期的毛泽东。 这部书严格遵循个人传记的基本法则,对人物和各种历史侧
一个人成长的历史虽不能复制和改写,但可以回顾和总结。每一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刻骨铭心的经历,从故事和经历中个人常常会生发出关于人生和成长的感悟。将这些感悟与人分享是件非常愉悦的事,如果还能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核、规律进而对后来者的成长有所帮助,那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人生中有两次机会从事共青团工作对我来说即是一次巧合也是一种自然。冥冥之中也许后半生与共青团工作难以割舍,这是一种“团”缘、“团”情,更是一种与自己生命相系的事业。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远东朝鲜战争》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就在前一天夜里,在战争西线清川江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一六师三四七团七连司号员郑起于1951年9月30日收到一张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5月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议制、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形成时期、正式建立时期、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完善时期、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是无数三国史家心目中的“完人”;他是金庸/喜欢的、是易中天为其委屈的、是朴槿惠初恋般的三国人物;他浑身是胆、浑身是智,不仅兼有关羽的信、张飞的勇、马超的技、黄忠的义,还有忠有颜,有政治头脑。关于他的故事已经流传了1800多年,常胜将军、单骑救主是他的符号,人们为他着迷、为他鸣不平、为他创作无数形形色色的形象,然而这却是他难得的以这样的方式跟世人见面,这是一本专属于他的传记。本书以赵云形象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历史上不同三国作品中的赵云形象,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主,兼顾评书、京剧、相声、连环画、电视剧、游戏,以求完整还原赵云这个三国红人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