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概述新时代十年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战略机遇期和全球化转型的深入剖析,重点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战略选择,归纳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与新思路新主张新方案,审视中国现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国外交的多目标战略与战略排序,明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的使命任务。本书对于彰显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和世界情怀,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具有一定意义。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书将1955年授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的事迹编纂成书,记述他们的革命经历,表现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个性特征。
《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我国军事外交实际,纵观世界大势,采取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提炼、概括和阐述了军事外交的基本涵义、文化渊源、思想理论、方针原则、主要实践、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填补了我国军事外交系统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对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党内阴谋团伙“四人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作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材料,从四个人的底细开始,对他们的历史进行追踪回顾,讲述他们如何一步步积累政治资本,并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并结为帮派团伙,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十年“文革”期间,这一阴谋团火为非作歹,打到一大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造数不胜数的冤假错案;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与林彪团伙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挑起群众斗群众,制造天下大乱,不惜把中国大地变成血雨腥风的狂热海洋。他们利用江青是毛泽东夫人的特殊地位,在权力斗争中屡屡胜出。而历史的进程不可能以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书详尽讲述了“四人帮”从猖獗
《世界政要谈中国(傅晓田访谈录)》选取了近年傅晓田通过《风云对话》节目与世界精英的对话内容。每个采访实录前面附傅晓田的心得讲述,靠前手资料、靠前手观察,给读者更切身感受。 傅晓田被誉为“的智慧、专业的政治类节目主持人”。这本书将力求将对话中所囊括的时政信息、政治智慧、和外交优雅展现给我们的优选读者。用世界政要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记录中国的发展。
《中国远征军》讲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旗展东园》这本图文并茂的史迹图志,列举了大量的珍贵史料,生动描绘了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革命青年探索革命救国的历史画卷,生动讲述了“历史选择5月5日”、“一封信请来团一大”等一个个精彩故事,既是一部激励青年成长、青年发展进步的深刻教材,也是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华诞的隆重献礼。本书由魏国华等主编。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廉政学研究(2019年辑 总第3辑)》聚焦廉政建设,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等多个层面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性质特征、产生原因、政策措施、治理效果、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性、科学化的研究。 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进行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 廉政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决定了本集刊必须采用多学科的方法。本集刊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证研究为主线,结合实际选用合适的方法,如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运用定性
《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是一位具有10年县委书记工作经验并在省、地机关工作多年的退休副厅级干部撰写的调查报告。作者根据切身体会、调查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媒体的报道,对一百多个县(市、区)委书记在践行党的宗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统带班子队伍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施政方略、工作技巧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概括分析。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然而工业革命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出现了分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国际援助应运而生。为了帮助贫困国家摆脱贫困,国际援助机构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技术援助、债务减免等手段,帮助贫困国家依靠工业化和技术发展,逐步实现自主发展,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对外援助开展较早,但是受到数据可得性的,援助的效果依然不够明确。基于此,《中国对外援助分布与援助效果的统计研究》从受援国经济发展、贫困状况和贸易发展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对外援助可以显著降低受援国的贫困水平、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同时,“促贸援助”的方式可以使受援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与中国密不可分,作为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战略合作、从冲突频发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 活化石 之一,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敏锐的长者,他的这本书脱不开历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现实和未来。在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在和将来几十年内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
本书旨在着手解释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但从广阔的历史时段描述了民主发展的历史。而且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分析了民主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明确提出并阐释了程序民主、多头政体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加之鞭辟入里的科学论证,条分缕析的框架构建,使得本书如行云流水,清新可人。本书虽脱胎于耶鲁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上课用的教材,但一问世即得到学界的如潮好评,不但奠定了作者在民主理论研究方面的首席地位,同时也使这本书成为达尔民主理论的扛鼎之作。在为《民主及其批评者》一书所写的评论中,派伊这样写道: “当达尔谈起民主时,每一个人都应洗耳恭听。”
本书基于田野调查中的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尝试跳出中国研究中的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理论范式,以公共政策执行分析视角来描述、解释和分析环境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并以此回应环境政治学中关于环境威权主义的争论,认为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深刻嵌入在威权主义系统的政治逻辑和结构中,改善中国环境治理的水平,纠正地方政策执行偏差,需要中国环境政治从威权主义向民主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