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 1955年》,汇集了1952年至1955年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解密文献共127篇。包括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比如:《*与斯大林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互致的贺电》《中国驻苏联使馆就暂时撤销中国驻赤塔总领事馆事致苏联外交部的照会》《关于 中苏石油公司 及 中苏金属公司 两中苏股份公司增加股金的议定书》《尤金就移交满洲里车站等事致张闻天的照会》《关于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签订议定书的报道》等。这些文献对于外交和学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献汇编制作精良,也可作为收藏佳品。
《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是一位具有10年县委书记工作经验并在省、地机关工作多年的退休副厅级干部撰写的调查报告。作者根据切身体会、调查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媒体的报道,对一百多个县(市、区)委书记在践行党的宗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统带班子队伍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施政方略、工作技巧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概括分析。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菜篮子”、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奠定
政治的着眼点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的联系,尤其着眼于结果。也就是说,政治上采取哪种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直接根据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就事论事。因而,相当典型地表现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从属于政治。同时,由于政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相关的政治表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地而异”。 但是,科学则不同,就性质而论,科学只能着眼于问题本身,只能就事论事,无须顾及其他,也不能从属于其他。一句话,科学是不能随地而异的。 这里所说的科学,具体指学术。政治与学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别和范畴,因此,两者在性质上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既然性质不同,那么,在的条件下,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两者肯定不能统一。
本书为《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的第三版,作者此次修订的目的在于增强表述的准确性,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全书共十章,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地方很好不错的授权来源”“角色冲突:公共服务与垄断经营”“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基层财税制度及其政治后果”“人事更替与组织化支持”“乡村政治观察”“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分割的管辖权”“村民与国家”和“乡村制度诸问题”。本书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是一本经典而深刻的关于以基层政权权力运行为核心的乡村问题专著,对未来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