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序幕》是一部深度探索世界能源格局的著作,得到基辛格的推荐,堪称《世界秩序》能源版。 通过对化石能源、核能和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些能源形式对地缘政治、大国竞争、能源安全、国防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书中按能源类型和国家地区分类,结合政策、技术发展情况、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世界能源版图和能源竞争背后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为未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书中首先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其次讨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最后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本书旨在提供对中国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见解,并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建议,为理解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企业家以及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外军政治性工作研究领域现有的著作主要有《外军政治工作概论》(刘刚等1988年)、《中外军队政治性工作比较》(章德峰主编2000年)、《西方国家军队政治工作透析》(房忠贤等2001年)等,近几年出版的有《外军政治性工作文献专题导读》(李丛禾2015年)、《外军政治性工作》(李庄前2017年)、《外国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吴志忠2018年)等几部。这些著作大多比较老旧,从参考文献看,基本都是根据2015年以前的资料所写,且多数以介绍美军政治性工作为主,对其他外军政治性工作涉猎较少,与新时代我军练兵备战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为更加贴近我军备战打仗需求,进一步突出外国军队政治性工作特色,本书以外军政治性工作发展为基础,以外军政治性工作系列教研成果为依托,系统研究介绍美、俄、印、日等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军队政情和政治性工作
《后秩序》一书认为,为了适应21世纪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美国必须改变其外交政策。《后秩序》中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存在的内在矛盾和致命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 美国例外论 ,这一价值观使美国认为其价值观和制度优于其他国家,并坚信负有改造其他国家的使命。然而,这种价值观让美国自身和世界都处在危险之中,也导致了无休止的战争和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变得更为突出。 面对后疫情时代、气候变化、国际力量平衡的转变以及人工智能武器等威胁,《后秩序》作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安德鲁 巴切维奇,提出大胆且独特的见解,呼吁美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多极世界的必要性,并进行深刻的改革。
......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 个现代化 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 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 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 ,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到底何为 ? 的基
21 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6卷,记录了这个发现的时代,蒙古西征既是征服又催生了东欧民族国家的诞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环球大航海。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如火如荼,随后的宗教改革欧洲开始政教分离,率先走向世俗化。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全套书以历史史实为准绳,客观中性地用故事来叙述历史,以史家通识为依据。
......
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本书辑录了犹太科学家及思想家爱因斯坦论述犹太人问题的41篇文章,并将摩迪凯·开普兰、卡尔·波普尔、波兰尼、弗里德曼等犹太思想家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作为附录。全书分为三辑:犹太人的理想与犹太人问题、念犹太先哲与师友、我的世界观及其他。 犹太人问题不仅是犹太裔思想家和犹太人自己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爱恨情仇、信仰、自由平等与正义和平。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一收入作者论文12篇,针对当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冷战后世界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战;在地区层面,通过对欧洲和东亚地区合作的比较研究,提出多元地区治理模式的观点。其三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讨论中国作为维护者、建设者和者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实践。
本书不是对184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全面研究,仅选取百年间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的掌控者或参与者,以其行为和言论所呈现出的对外视界加以阐论,探视各个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各自所处时代允许的条件下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何种程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