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机制是指依据一系列制度形成的,用以协调乡村治理主体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使之发挥一定功能的运作方式和运行机理。本书系统阐述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乡村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治理机制的内涵是什么,其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应然功能是什么;当前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乡镇政府治理、村民自治和乡村社会自我调节彼此衔接互动的乡村治理机制如何运行,其运行机理是怎样的;当前乡村治理机制运行存在哪些困境,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城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费孝通一生的研究课题,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就这一主题在我国各地进行调研考察,提出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策略,相关思考和成果贯穿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和文章中,影响巨大。 本书选辑文章四十余篇,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现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思想,由中国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中国城镇与乡村的关系、中国区域发展的设想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经济区域开发、重开 丝绸之路 ,重建东方大港等方略部署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贯穿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全部工作中的 重中之重 。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是读懂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起点,也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逻辑原点。本书分四章,分别从悠久的中国农业文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中国农村巨变、新世纪以来中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梳理了中国农业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及政策举措。全书架构清晰、分析客观、数据翔实、史料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用尽量大众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中国农业发展的长卷。从源头为读者释义中国农业发展的脉络及目前发展状况,解答了中国 三农 问题为何关系国家发展、经历了哪些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小冈村冲破了重重阻力,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小冈村的这一伟大创举。这一改革,解决了九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使他们逐步走上了小康路。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 三农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严重阻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严重阻碍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形成和推进。从此,农村出现了 空壳村 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贫困问题,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妇女问题,土地抛荒问题,土地碎片化问题和养老问题等等。但全国一直有一批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庄。还有一部分村庄,在经历家庭承包责任制,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生产关系又重新进行了调整,把承包到户的土地收拢起来,实行土地集体所有,集中经营。集中公共资源办大事。河
由方堃所*的《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问题研 究》一书以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 领,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广泛借鉴国内外相关研 究成果,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多 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全国性和地方性调研所获 得的“**手”信息和资料,基于跨地域、跨功能、 跨部门三个社会化整合的维度,对流入地与流出地少 数民族服务管理对接、城市民族事务网络化治理、城 市民族事务多元主体共治与自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细 致精深的学术开掘和务实管用的对策探寻,为我国城 市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的路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在乌拉特笔记中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饱含深情地记录当地*普通的牧民、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不厌其烦地记录下种种细节,如养了多少牛羊、种了多少庄稼、各项成本是多少、困难的地方在哪里,他的心是与这些讲述者紧紧相连的,在他们难过的时候与他们一起难过,在他们欢乐的时候与他们一起欢乐,从中品咂出生活百味。而且书中还包括了老革命前辈的故事、当地的神话传说,以及宗教典故等内容,体现出了蒙古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在青海笔记中,作者记录下至今仍然奔忙在雪山之间的护路工、已经转任要职的领导、在高原继续奋战的施工队长、排忧解难的老活佛,还有已经仙逝的共产党员 白衣度母 ,让这些真实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本书拟以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蓝本,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演进,探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途径,为各地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017年7月由民政部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西南财经大学: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与脱贫》是从研讨会提交的120多篇论文中精选的文章,代表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和新研究动态。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涉及社会救助制度创新发展研究、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精准扶贫研究、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策略研究、社会救助实务与案例研究等方面,既考察和梳理了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又分析了新时期社会救助制度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略,对中国当前社会救助改革发展与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与脱贫》可供机构、公共政策研究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的相关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师生的专业
本书以知情者的视角,用《大公报》原始资料,对《大公报》的许多人和事,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大公报》是中国新闻*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本书对与其相关的著名人物及著名事件,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读。因为本书的作者具有的独特身份,他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远非一般研究者或者创作者能够企及,所以使本书具有了极高有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主要为作者之父张高峰经历和讲述过的张季鸾年代(1926 1949)的新记大公报,引用资料也多出自张高峰及那一代报人的回忆、日记、信札,许多都从未刊行面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