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具有以下四大亮点:1.实施公开招聘。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效回应社会关注的“萝卜招聘”、“内部招聘”问题。2.规范聘用合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3.参加社会保险。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4.工资增长机制。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本书的中心议题是探寻现代乡村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并非一个单纯的治理体制或治理模式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以建构乡村秩序的过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在乡村社会塑造一套与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结构。本书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 乡村治理的基础秩序 这一学术命题,将通常意义的乡村治理研究转化为治理活动与作为其基础平台的农民形态、产权制度、空间布局之间互动秩序的分析,拓展了乡村治理的研究空间。基础秩序构成了乡村治理现代化 内生的锚 ,基础秩序的变动和变革,一方面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内在的稳定性与秩序感,另一方面也必然催生治理体制的现代转型。
本书又名《玉树土司调查记》,是周希武受甘肃当局委托,于1915年秋赴玉树调查,历时九个月,深入藏族同胞帐房,访问长老,参阅图志,考察玉树山川形势、民情风俗,并参考旧时档案,分门别类,苦心孤诣编纂而成的。全书共两卷,附《宁海纪行》一卷。著名藏学专家吴均先生对此书作了校释,本次出版系吴均先生的校释本。书首列玉树二十五族图和位置图两幅,上卷记部落、山脉、水道、地形、政治,下卷记宗教、风俗、实业、掌故、考证,强调玉树的战略地位,资料翔实,记载准确,体例严谨,以致有人据此编纂《玉树县志稿》,为人们认识玉树的山川形胜、建制沿革、风土人情,为研究青海藏族史和唐蕃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书基于作者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总结联合国发展系统对世界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概述了联合国发展系统从产生到演变的全过程,并对现在联合国发展系统组织分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创立后是如何通过吸收先进的经济思想,实现了从片面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向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转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联合国发展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阐释并强调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内部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第八卷·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汇集了作者史学理论方面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内容涉及历史学自身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如关于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科学功能、教育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式问题,史学家的素养与时代使命问题等等。这些研究和观点有的澄清了当时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很多根本性概念问题,加深了学界对史学理论一些根本问题的认知,很多研究后来成为史学理论界的共识。
本书根据小学生群体的年龄和心智特点,系统介绍了邪教的危害、学生如何识别和抵制邪教等,并利用典型案例揭露了 * 全能神 等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对提高青少年学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图文并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治理场域的进一步落实。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社会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我们期望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开放、包容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反映了作者多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也是国内本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的专著。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认识和了解事业单位目前在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本书根据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和心智特点,系统介绍了邪教的危害、学生如何识别和抵制邪教等,并利用典型案例揭露了 * 全能神 等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对提高青少年学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图文并茂。
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术研究与学者生涯等方面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全书分为六讲,分别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表达、投稿、学者生涯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术、有道,术道结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走上学术道路的青年学子助益良多,尤其在当下学术体制考核的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依据民政部相关规定,按照现代化社区治理的思路,结合常州天宁区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工作方案,围绕 构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和高效灵活适用的三社联动机制,增强社区服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实验主题,对五大行动进行评估。评估小组通过听取汇报、核实有关数据、查看现场等方式,了解实验进程,总结经验,提炼实验成果,形成评估报告。本书在明确社区治理的政策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地方治理实践和基层治理创新的适用条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方面有独到的价值。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计十二章。上篇为基本理论篇,阐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发展进程、理论基石、相关关系、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立法与管理等,旨在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知识;下篇为制度实践篇,介绍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及实务知识,旨在从宏观和总体角度提供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与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有着如下三个显著特色:一是作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保障基础课程教科书的定位非常明确,既系统阐述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制度实践知识,又不琐细,在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保障专业领域的同时,又给其他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及教科书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二是坚持社会保障专业视角,力求引导学生与读者确立正确的社会保障理念和把握正确的社会保
本书将国家安全观放在全球化进行考察和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阐释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问题。 总的来看,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显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从安全主体来看,在前全球化时期,国家一直是安全最基本的主体,一切安全问题都是围绕国家这个中心展开的。从安全因素来说,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军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则认为,军事不再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惟一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从安全状态来说,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系数和国家实力成正比,国家安全状况相对容易把握。从国家实力构成看,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军事、人口、资源等硬实力因素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主导因素。 以全球化进程为背景,本书对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