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1986-1990年对山东省三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个社区对改革作出的迥然不同反应,并详尽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对北方农村妇女地位、生产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在家族领域甚至在家庭企业中妇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尤其是在村政府和村级集体企业中男性仍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在婚姻家庭、就业、参政、社会组织与网络等诸多私人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运作与流变。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近代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始于上海公共租界,是在租界侨民 自治政府 上海工部局的主持下逐步确立,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地区的。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管理重点经历了由着意消除环境中产生 瘴气 的 秽物 到发现及对抗致病病菌的转变,它不是西方经验在上海的简单复制,而是秉持近代西方公共卫生管理理念并加以本土调适的产物。这套制度创制及实施的目的是保护占租界人口少数的外国侨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及上海港的商业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诸多租界及其周边华人受惠,并成为中国近代意义上公共卫生管理的源头之一。
本书以公共行政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为脉络,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精致的描绘,展示出一幅内涵丰富、灵动飘逸的画卷。作者紧扣公共行政概念与历史进步共生、共进的主题,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去剖析概念的演进、变异和衍生出相关基本概念的历史过程,透过概念的嬗变去把握理论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公共行政理论在每个时代如何适应实践的要求而改变自身,也同时使理论发展的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公共行政学面向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建构而言,具有启发意义。
本书从公共政策决策流程的角度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定义政策问题、政策信息的收集、公共政策评估、方案开发、结果预测、政策方案的优化选择及政策理论模型。本书可供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政府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户籍制度改革是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本著作在介绍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着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户籍一元化、新型城镇化、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主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结,并指出了与其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路径,希望能为下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公共精神是一个含义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公共生活领域,对它的研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恒常性的课题。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展对公共精神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着力探讨公共精神生发的内在机理,揭示公共精神与现代化的种种诉求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西方在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倡立公共精神的经验教训,以启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推进当前和谐社会构建及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创新。
本书认为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理念科学化、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目标系统化、治理方式复合化、治理道路合宜化的有机统一,这 五化 分别是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前提、核心环节、关键所在、必要保障、应有之义;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到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寻求理论指导。本书从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发展动力理论、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等重要内容中汲取理论智慧,对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本教材介绍了社会危机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介绍了社会危机管理的内涵、社会危机管理的识别、判断,社会危机管理的预警、社会危机管理的预防、社会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社会危机管理的隔离、社会危机管理的善后等,还介绍了社会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社会危机管理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社会危机管理的国内外比较。本书还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以政府组织如何行使公共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为研究对象,围绕行政管理的目标与价值、行政体制、行政过程、行政技术、行政保障、行政改革六个方面的十多个管理环节和管理要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对国内外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追踪,特别是对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公共性价值的结合。
本书基于作者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总结联合国发展系统对世界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概述了联合国发展系统从产生到演变的全过程,并对现在联合国发展系统组织分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创立后是如何通过吸收先进的经济思想,实现了从片面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向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转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联合国发展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阐释并强调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内部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本书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并兼收境外有益经验,对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建构做出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于推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帮助参与大调解工作的各有关单位和广大专兼职调解人员进一步增强大调解的共识和行动力,应该有的帮助,可作为有关专业培训的参考材料。本书还将上海近年来形成的有关调解工作的主要文件附录于后,供广大读者参阅。
都是实务操作,不写理论,只告诉分工会主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系统的问题程序化、规范化; 精选案例,专家点评指导; 工作方法、领导艺术融于日常工作实践。
本书是在公共管理学领域受到广泛好评的《公共管理学——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修订版。作者在保留版特点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适时更新和改动,并增加了反映公共管理学科视野的新主题,例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三部门管理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突出了时代特征,更富有现实意义。本书适合作为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MPA学员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挑战。意识形态建设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态势,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论争高发频发,对于党心民心形成了巨大冲击,对于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对此,同志在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等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本着对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了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如何积极妥善地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进行积极正面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相应成为了一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课题。
它是老子所憧憬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现代实验,它在艰难时世中建国,在内外交困中立国,从断裂到团结,从危机四伏到安定有序……“小的不都是美好的”,这个“小邦”却实现了“大治”,它做对了什么?《大道之行》作者欧树军联合《民主四讲》作者王绍光,历时八年的倾心之作,讲述不同以往的新加坡故事。
如何维护社区安全?如何做好社区治安防控?如何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如何开展社区矫正?如何搞好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安社区》丛书填补了我国平安社区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丛书由社会冶安综合治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具有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坚定的实践导向,是社会工作研究者及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