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一部由、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书中撷取贺子珍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1929年、1939年、1949年、1959年、1969年和1979年,描写了与贺子珍的传奇人生和爱情故事以及贺家三代女姓的百年历程。贺子珍是的患难之妻,中央红军长征“三十女杰”之一。她与相濡以沫,度过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在井冈山枪林弹雨下掩护,在长征的披荆斩棘中照料,在“王明路线”的风刀霜剑前支持。长征结束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治病,从此飘零异国,寂寞守望。然而,与贺子珍彼此始终难忘对方。建国前,贺子珍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幽居休养。1959年与贺子珍在庐山相会,为毛贺爱情添上一抹亮色。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在遗体前泣不成声。他们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
清季革命,始于甲午战争前后,由孙中山倡始。庚子以后,各派革命势力兴起,终汇成革命洪流。各派人士推动革命,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法。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合各派势力组织同盟会,并在国内外各地成立分会,影响波及国内外。蔡元培、章炳麟在江浙组织光复会;黄兴在两湖联合学界组织华兴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派人士结为同盟会,革命由地方性发展为全国性。其后又有共进会和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各团体皆以反清为目标。在竞争发展的情形下,革命势力日盛,终有武昌革命的成功。
《纳尔逊传》的写作保证了本研究的完整性;再次,从纳尔逊身上可以看到隐藏在海军内部的巨大潜力。才智与机遇共同作用,使纳尔逊成为大英帝国海军力量的代表。在当时的150年间,英国海军的影响和力量越来越强大,出现了众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然而,在那段历史结束前,纳尔逊出现了,他击败150年中所有英雄人物,登上了荣誉的峰。纳尔逊不仅代表他一个人,更显示出他所处时代的力量,他是时代的领军人物。
在法治国家中,公共权力受到宪法等根本大法的约束,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这种法律本身则必须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因为这些自由与权利是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总之,民主在体制上必须是宪政的、法治的、共和的;在价值上,必须是以维护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为最高目标的;在制度上实行司法独立、分权制衡、有限政府、多元政治、政党政治、代议政治、违宪审查、地方分权自治的……
在法治国家中,公共权力受到宪法等根本大法的约束,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这种法律本身则必须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因为这些自由与权利是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总之,民主在体制上必须是宪政的、法治的、共和的;在价值上,必须是以维护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为最高目标的;在制度上实行司法独立、分权制衡、有限政府、多元政治、政党政治、代议政治、违宪审查、地方分权自治的……
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谈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谈人文化成,都离不开周公。更为重要的是,周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本书对周公生活的时代、生平事迹做了翔实的考察和评述。全书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文笔流畅,是填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空白的、富有创意的优秀著作。
吴玉章是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三代元老。他一生以身许国,公而忘私,与时俱进,奋斗不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邓小平、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他高度的赞扬和称誉。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功勋卓著,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罕与匹比的杰出人物,值得人们永远地景仰、怀念和学习。 《革命元勋·千秋师表:纪念吴玉章诞辰130周年》2008年是吴玉章诞辰130周年。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自贡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吴玉章研究会联合主办,于2008年12月29-30日在成都(四川)隆重召开了“吴玉章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座谈会”,去自贡市荣县吴玉章墓地举行了祭扫活动。其间,并邀集省内外
《曲折前半生》主要是博柏翠本人的回忆,同时参考了有关资料。本书力图客观地、正确地反映博柏翠前半生的历史。
有人说:青瓦台是体现韩国人的精神与气概的地方,是历尽历史沧桑仍顽固固守民族精神,昂首前进的中心舞台。《青瓦台的悲剧:韩国历任总统的黯淡结局》以清晰、独特的描写手法,叙述了自1948年以来入主青瓦台的大韩民国任总统李承晚以及尹潽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户武铉等九人的生平事迹,勾画了一百多年间韩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再现了韩国政治的种种弊端和韩国历史演进与变迁中的风雨坎坷,也体现了这九位领导人的艰辛政路!
本书是第一部由、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书中撷取贺子珍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1929年、1939年、1949年、1959年、1969年和1979年,描写了与贺子珍的传奇人生和爱情故事以及贺家三代女姓的百年历程。贺子珍是的患难之妻,中央红军长征“三十女杰”之一。她与相濡以沫,度过中国革命艰苦的十年,在井冈山枪林弹雨下掩护,在长征的披荆斩棘中照料,在“王明路线”的风刀霜剑前支持。长征结束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治病,从此飘零异国,寂寞守望。然而,与贺子珍彼此始终难忘对方。建国前,贺子珍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幽居休养。1959年与贺子珍在庐山相会,为毛贺爱情添上一抹亮色。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在遗体前泣不成声。他们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
曾任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临沭独立团政委兼中共临沭县委书记、滨海军区教导团政委、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特务团政委、华东军区警卫旅政委。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山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封锁斗争,莱芜战役和解放诸城、高密、潍县等战役。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副政委、政委,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嵊要塞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军区政委,浙江省第四届政协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浙江省顾委主任。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9年2月6日在杭州病逝。
编纂体例是以红军长征历史过程为线索,总体上依各路红军长征经历时间先后进行编排的。收录的内容有:各路红军长征概况,红6军团西征揭开红军长征序幕,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25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边,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红25军到达陕甘苏区,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到达陕北,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红2、6军团长征,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以及红军长征中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少数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等。书中的文章,大部分是丛书编审委员会约请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撰写的,部分是选用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及其他老同志过去发表过的。这些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记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