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选,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的重要著作共五十六篇,其中大量篇幅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执政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论著。这些著作,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 按照历史进程,这本文选大体上可以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六二年三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而又遭到严重挫折的时期,作者根据当时变化了的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了许多重要的经济观点,提出了许多切实的主张,包括必须改进当时我国经济体制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巩固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克服当时的严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起了众所周知的重大作用。第二部分,从一九七七年三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这是我们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确立和实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每卷包括五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学经典;(二)改变政治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理论;(五)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每部分有两篇文章。有作者的主观分析和评论,也包括各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成果。 第二卷“名著”有《君主论》《正义论》;“事件”有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人物”有武则天、斯大林;“思潮”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制度”有民族国家、贤能法治。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1899―1905是中国世纪之交的过渡时期,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都在急剧变化中。桑兵从新知识界社团活动这一层面切入,对各派趋新势力的人事脉络、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结社活动的地域色彩、群体意识与全国意向的形成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作者蔑视媚俗之作,立志返朴归真。既追踪陈寅恪诸大师的优良学风,又吸取国外研究方法的可取之处。在集中检讨国内外新近发表的信札档案、日记及当时著作和报刊资料的基础上,抉剔爬梳,条分缕析,于缜密考订功夫中驰骋宏观思维,精深而不流于繁琐,博大而不失之空疏,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