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栅格理论与技术》针对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详细阐述了信息栅格的体系结构、资源集成方法、数据管理技术、语义互操作技术、安全保障和可生存性技术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信息栅格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技术。 本书有大量原创性理论与技术,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应用价值突出。本书可作为军事院校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军事信息化研究与管理的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无人作战飞机机载制导武器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火力控制系统、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攻击轨迹决策与实现技术、控制优化技术以及有人机同无人机组网协同作战等内容。 本书可供无人飞行器机栽武器系统及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同时也适合从事无人作战飞机武器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及火力控制系统研制、开发、使用和教学等参考。
本书主要论述了为什么要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什么样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怎么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比版新增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网络中心战和军事信息栅格、军事信息基础设施、军用数据链、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的一体化技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等6章;并补充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对原有的各章,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概述、指挥控制系统、情报侦察系统、预警探测系统、军事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导航系统、后勤保障指挥系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以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都进行了大量补充和更新,章名也有相应更改。 读者对象:关心和从事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对信息系统感兴趣的人员。
《作战实验理论与技术》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特点规律,以联合作战和新型军事力量作战运用实验为背景,系统论述了作战实验的三个方面:作战实验基础理论、作战实验操作方法和作战实验支持技术,通过作战实验基本概念的辨析、作战系统复杂性及实验方法研究、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作战实验系统设计、作战实验系统运用、作战实验可信性评估等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旨在构建作战实验理论与技术体系,从理论上解决作战实验系统如何建、怎么用的问题,论述了作战实验室的体系与建设问题,介绍了美军主要的作战实验室和典型的作战实验。书中贯穿了一些实例,提出了基于理论与技术构建实验系统,开展作战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用于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应用作战实验理论和方法。
《战场情报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军队“2110工程”三期建设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战场情报信息处理相关概念及其相关技术,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单传感器情报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介绍雷达、声纳、电子侦察等战场情报信息获取技术,以及基于上述传感器的目标探测、定位、跟踪、识别技术;下篇“多源情报信息综合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基于多源情报信息的目标综合处理技术。《战场情报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军队“2110工程”三期建设教材》共分为10章,章绪论,第2章情报信息处理的目标探测技术,第3章情报信息处理的目标识别技术,第4章情报信息处理的目标定位技术,第5章情报信息处理的目标跟踪技术,第6章情报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结构,第7章情报信息时空配准技术,第8章情报信息数据关联技术,第9章情报信息综合处理技术,0章战场态势综合处理技术。
本书从装备联合作战需求出发,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装备作战使用任务需求和保障性目标,保障性要求确定,装备保障性设计,保障方案制定和保障系统建立,装备生产、部署及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装备经济可承受性和寿命周期费用,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保障性信息管理和应用,保障性系统工程管理与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供装备管理机关和论证、研制、生产、部署使用部门和单位的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本书提出的观点、技术、思想和方法对民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售后技术服务也有较好的指导、借鉴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