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纪实”和"下篇:解说”两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还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作了具体介绍。本书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历史全貌。
《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集》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代宗师、美国耶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阿诺德·沃尔弗斯(1892—1968)倾毕生之力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 作为国际政治领域中一位杰出的思想者和实践者,沃尔弗斯教授将理论、历史和现实政策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于国际政治现实的理解,又避免了学界空谈理论的流弊。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欧裔学者的哲学底蕴和美国学者的实用精神。 本书所包括的16篇论文,几乎篇篇皆为经典。其所讨论的范围涵盖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体、国家间的友好与敌对、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对外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均势的理论与实践、国家安全的虚与实、集体防卫与集体安全、同盟与中立、政治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等国际政治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其所讨论的深度直到今天仍属难以之列,并成
本书以美俄石油斗争为背景,将中东战争、车臣战争、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今的乌克兰内战、克里米亚之争等时事热点串联起来,向读者解读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如石油美元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欧三家在中东地区的博弈;美国如何与沙特联手通过低油价促成苏联解体。书中还将介绍乌克兰危机的由来,以及俄、美、欧之间的博弈和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
1951年4月22日,朝中人民军队为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东西线集中兵力发起战役反击。 在西线歼敌2.3万余人,东线击溃敌4个师。23日朝中人民军队为休整补充,开始向北转移,又歼趁机反扑之敌3.6万余人。在转移中,东线志愿军一个师由于部署不周,损失严重。“联合国军”遭重击后被迫停止于三八线附近,转入防御。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朝中人民军队歼敌8.2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从此,战争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人类一出现武装斗争,间谍便应运而生,成为最古老的两大职业之一。间谍活动神秘莫测,惊心动魄,涌现了不少大智大勇的人物,产生过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从古埃及、古罗马直至大数据时代下间谍的历史,跨越了5000余年。从中,读者可以看到: 古今谍海魅影秘密行动:摩西派间谍窥探迦南,马可·波罗潜入东方搜集情报,盟军破译德军恩尼格玛密码,苏联“五人帮”的英国卧底行动等。 世界情报机构历史沿革:从古亚述国“国王之眼”,到法国路易十五“国王秘密”,再到军情五处和六处、中情局、克格勃,直至以色列摩萨德等组织。 谍战秘密技术更新换代:从密码棒到恩尼格玛密码机,加密技术愈发复杂;从热气球到侦察机,搜集手段不断升级;从人力到卫星,传递方式花样翻新等。 情报对人类战争的作用:在塞莫皮莱大战、乌尔姆之
什么可以打败强大的mei国?在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眼中,答案是:mei国自己。 因为,在今天,越来越多的mei国人惊恐地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已经沦为笑话:为了得到竞选资助,国会议员成为利益集团的傀儡;而通过提供大量政治献金,利益集团得以获得特权,甚至合法地剥削纳税人。 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的分析,莱斯格尖锐地揭示了这种隐秘的新型腐败:它不是“以物易物”2式的传统受贿,而是合法公开的钱权交易,因此,当下的美国民主也沦为了一种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民主。面对两党分裂、腐败横行的现状,莱斯格也提供了多种大胆的解决方案,呼吁mei国人民共同推进政治改革,从而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 在特权民主的世界里,mei国的公民或许人人生而平等,但某些人肯定会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平等。——劳伦斯·莱格斯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讲述了:汽车如何从马拉的战车演进而来?是什么促使人类开发了语言和书写方法,以及加密解密技术?古代的烽火台怎样发展到互联网?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出海远航,铺设了跨洲的铁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如何使转化成了21世纪的很好医学?……《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通过历目前真实的战争故事,向读者展现了充满技术的当今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由于贪婪和攻击的本性,人类无可避免总会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浴火重生。对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仿佛因为战争而变得美好了。
本书旨在构筑思想、文学上的中日同时代史。上编以日本与亚洲—中国的相互关联为主要议题,下编则以中国与亚洲—日本的彼此互动为讨论对象。这样的结构安排,目的在于努力实现中日间你来我往的“思想连锁”。 书中的“亚洲”,既是作为思想传播媒介的实体空间,也是方法论视角上的想象空间。正如我们不能在一部讨论近代历史一样,中日间的思想、文学也需要在广阔的亚洲空间下叙述。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出现以来,中国学界受其影响形成了从西方或日本的“冲击”下来思考20世纪中国问题的思维定势。中日同时代史的构筑,则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原20世纪东亚思想、文学的历史原生态。
Hans编著的《髑髅之虎(SS第9虎式重坦克连战史)》是指文战史系列之一,《髑髅之虎(SS第9虎式重坦克连战史)》讲述了:骷髅师与另两支最富盛名的武装党卫军单位――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和帝国师一样装备了德军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武器装备――虎式坦克。不同的是,“骷髅”重装甲连是武装党卫军中一支自组建至战终伴随母师且一直在东线征战的单位。其虽只有连级规模且最多时仅才装备有十几辆坦克,但其凭借出色的战斗力,在作战时往往承担的是核心和中坚的重要作用。该连与母师一道参加了诸如"哈尔科夫"反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转折点――库尔斯克会战、“米乌斯河”反击站,解围布达佩斯行动等等,最后在奥地利放下武器结束了征程。该连以“救火队”的身份见证了第三帝国军队逐步走向灭亡的全过程。由于其成员大多之后被移交给苏联,
古斯塔夫·莫瓦尼埃的生平事迹多么令人钦佩!通过提出实施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回忆录》最后几页中阐述的天才构想的策略,古斯塔夫·莫瓦尼埃(1826-1910)以决定性的方式对红十字的创立做出了贡献。标志着当代国际人道法起点的1864年8月22日的《日内瓦公约》,很大程度上出自其笔下。在1864年至1910年担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期间,莫瓦尼埃给出了至今仍指导着机构活动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向。他还是国际法研究院创建者之一,是国际刑事司法的先驱之一。遗憾的是,在他离世后,他的名字很快便被遗忘。弗朗索瓦·比尼翁的这本《红十字之魂(古斯塔夫·莫瓦尼埃传)》采用朴实的直叙体,力求总结古斯塔夫·莫瓦尼埃生平和活动的主线。《红十字之魂(古斯塔夫·莫瓦尼埃传)》还力求揭示他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的重要性,缺少了这份精神遗产,人道主义不
2011年3月19日,利比亚战争打响,由于发生在中东、北非动乱的特殊背景下,加之其间又发生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的事件,因而在各媒体显得尤为引人关注。《房兵解码军情之烽烟利比亚(Ⅰ)》即是遴选了此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并对战况及其深刻的社会、国际背景做了相对详细的阐述,以期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腻解读,为读者深度了解利比亚、利比亚战争乃至全球局部战争,打开一扇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