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潮流起伏、形势发展,横向讲述欧洲、北非、苏德、太平洋等各个战区的重要战事。 ★作者站在一名军事理论家的高度,对参战国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行动做了透彻讲解与精彩点评,对各国的战争愚行,特别是英国的连连失误更是不吝笔墨严加批判。 ★书中没有拗口的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作者一路大道至简、平铺直序,辅以*到的分析、深刻的反思,甚至辛辣的讽刺。无论是战史小白、对二战有一些了解的进阶读者,还是骨灰级的二战粉丝,都能各取所需,从中汲取营养。 ★机械化战争论和间接路线理论是贯穿全书的两条暗线,几乎在解说各场战役时都得到了体现和运用,因此这本书也是深入理解利德尔 哈特军事思想的重要补充。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 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 巴巴罗萨 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这本书讲述的是英国海军一战幸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故事,以及条约战列舰 带着镣铐跳舞 的艰辛历程,同时涉及航空力量崛起对战列舰的影响,还有航空母舰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对每级战舰的介绍一如既往地详尽,包括基本设计、装甲、武备、动力、识别特征、改装情况、外观变化、服役经历,等等。此外,因为其中大部分战舰都曾在二战中浴血厮杀,本书着重介绍了它们的战损情况,着力分析了炸弹、鱼雷、水雷和战舰装甲、水密隔舱、防雷凸出部之间的对抗。 书中收录了数量众多的大幅照片和线图,舰船战损部分亦配有详细、丰富的图解。在视觉体验上,这本书同样堪称精彩。
万历二十年(1592年),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朝鲜不能抵挡,短短月余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中朝边界。关键时刻,明神宗派大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终,这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上的厮杀与暗地里的角逐后,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日、朝三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导致了东亚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本书广泛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详细介绍了万历朝鲜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力图以全景式描写还原每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将这场战争的始末与本来面目完整呈现给大众。
《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 中 的官兵( 1792 1815) 》解析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各国军服 , 概述了 18世纪 和 19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回顾了拿破仑崛起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 了 各国各兵种的军服。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是当时欧洲政治舞台的主角,他本人更是*的军事天才。在拿破仑的统率下,法军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战争艺术,其军服更是成为各国的典范。此外,同时期的大英帝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与 法军 进行了长期博弈,其军服文化也各具特色。
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是欧洲各国展开大规模军事角逐的时期,也是席卷全球的社会变革进程 它不仅改变了国家版图,也令世界发生剧变 的起始点。时至今日,这个时代仍然会在军事史学家中引发激烈的争论。本书或许是近来初次尝试描述独特的 俄罗斯风格 战术的著作。作者积累了大量的 技术 材料(条令、教令和命令)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同时也对理论概念和同时代人留下的亲历体验进行辨析。本书是在严谨的对照分析基础上写成的,书中提到的每一个事实都受到了来自不同视角的审视 其中包括了大量未经删改增饰、国内读者往往也对其知之甚少的外文材料。
斯大林格勒战役旨在掩护德军诸多战线中的一条之侧翼。这场史诗般的、标志着德军东线战场失败的战役,目前正进入严峻的收尾阶段。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中,戴维 M.格兰茨详细阐述了这场恶名昭著的战役之结局的开始,这也是历史上生命、物资代价异常高昂的一场战役,并以事实真相驳斥了流传半个世纪的神话和误导。 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二部:决战》结束时,德军精锐部队第6集团军已然偏离高加索油田这一原定目标,陷入到斯大林格勒城内废墟的殊死消耗战。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中,我们将看见德军过度拉伸,红军集结大股兵力、指挥工作愈加熟练带来的终局。寻找并利用轴心国军队防御弱点的尝试多次失败后,斯大林和苏军高层终于在1942年11月中旬抓住机会,发起一场大胆的毁灭性反攻,这就是 天
这是一部美国航母部队的发展史、一部海军航空兵的抗争史、一部飞行海军视角下的太平洋战争史。 作者以太平洋上的一场场海空大战、航母对决为线索,把美国快速航母部队的一点一滴串连起来,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又充满腹黑气息的故事:对外,他们狠揍日本海军,终于把舰队开到敌人家门口,打赢了这场押上国运的大仗;对内,他们把 战列舰派 按在地上摩擦,不仅驱使昔日的 海上霸主 给航母当小弟,而且在海军领导层实现了整体夺权。 书中的故事是从1909年金秋威尔伯 莱特驾驶一架飞机在舰队上空翱翔开始的,当然也说到了二战前的航母部队建设。不过叙述的焦点还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热点战事,比如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瓜岛海战,等等。特别是1943年之后的塔拉瓦战役、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
丛书介绍:指文图书正版引进的世界军服百科图解系列,聚焦于历史上数个重要的时期,如罗马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19世纪中的重大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以精美的图文,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民族的军服、兵器、战术。该系列不仅是难得的军服目录,也是展现各个时期内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的壮丽画卷。 《19世纪军服图解百科》描绘了19世纪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多元军事文化。一方面,19世纪,工业迅猛发展,新旧文明剧烈冲突与融合,几大强国 德意志、意大利、美国,以战争的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一统。另一方面,19世纪,毫不客气地说是属于欧美列强的世纪,是强者睥睨弱者,掠其血肉的冷酷时代!这个世纪的争霸战争、统一战争与殖民战争,创造出了华丽的军服艺术。本书以几大战争为基线,以国别为单位,按
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激战是一场规模大较量,这场战役既是二战的转折点,也是这场战争的威力及破坏的象征。不过,尽管历史学家们对这场史诗般的战役投以诸多关注,但其中仍有误解和未解之谜 而戴维 格兰茨,现在将其逐一解开。 格兰茨杰出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部》使用了过去被忽略的资料来源,决定性地阐述了东线这场标志性战役的开始阶段。他梳理了双方的每日官方记录(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撰写出一部具有前所未见的细节和全新诠释的著作。乔纳森 豪斯是一位专注于20世纪战争的作家,他以额外的文字和见解大大强化了格兰茨的描述。 希特勒开始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而是该城南面的高加索油田,因而将他的 南方 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夺取位于侧面的斯大林格勒,另一部占领油田。
本书集中收录了千余张来自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的珍贵大幅高清图片。这些图片细节丰富,并以实际比例再现了每种武器与护具原有的形态和外观,同时它们都配有独立的简介,详细介绍其制造时间、重量、尺寸以及起源地。从史前时代的刀斧燧石、投枪弓棒,到中世纪的盾矛弩戟,到近代的火枪、射石炮,到变革时代的线膛枪、前装火炮,到现代的狙击步枪、榴弹炮;从冷兵器时代的皮铁护具,到21世纪的防弹装备……华丽者,如美第奇家族的狩猎挂剑;稀有者,如柯尔特帕特森转轮来复枪;经典者,如恩菲尔德前装线膛枪;威力者,如M1A1远程火炮……在人类文明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些运用于战争、自卫、执法、狩猎领域的武器与装备所体现出的独具匠心和创造性,无不令人感到惊叹和震撼。新版还特别新增加了在人类战争目前占据重要且特殊地位的武器——
1944年12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希特勒又一次令世界震惊:德军从比利时和卢森堡东部林木茂盛的阿登山区发起了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并在盟军战线上形成了50英里的突出部,这是盟军在大战中第二次遭到奇袭。规模庞大的德军装甲纵队似乎不可阻挡,如波涛般向西涌去。这次攻势集中了德国的前沿军事科技: 虎王 巨型坦克、革命性的新式突击步枪、飞弹、现代化喷气机。德军甚至派出小型电动潜艇支援攻势!为打败德军,一场为期6周的史诗般的冬季反击战打响,这是美军历史上格外血腥的一场战争。 《阿登战役1944 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势》通过浏览档案、采访老兵、考察战区,从军事的角度对阿登战役进行了详细的全景展示。本书不仅跟踪记录了德国及同盟国军队的整个行动过程,还分析了军事战术、部署方式、人事任免、征兵制度、士兵素
本书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1861—1911)创建、发展及衰落的曲折历史,对海军购舰、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海军战略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 作为我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书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又有对鲜为人知的幕后问题的阐幽发明;既有统摄全局的广阔视野,又有考证细节的 功夫;既有对近代海军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又有对诸如舰船性能等问题的静态专题分析;既是一部近代海军发展史,又是一幅晚清政治生态图。这部以史立论的著作,对奋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一线的三军官兵和对海军史、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不容错过的。 在本次增订中,作者特地对清末龙旗做了研究,补入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装甲纠结空中力量,一度创造了不败神话,却在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上惨遭灾难性的挫败。而苏军则逐步占据上风,运用多兵种协同战术,击败敌军,攻至柏林。 坦克,作为苏德战争双方不可少的武器,在这一期间大放异彩。长达四年的苏德战争,坦克从未缺席,装甲力量成了陆地战场上不容忽视的存在。随着各类坦克战的进行,苏德双方坦克的优势和劣势逐渐凸显,各自的战术实践和战场决策也产生了微妙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因何所致,又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本书立足苏德坦克战中种种易被忽视的细节,对此进行了深刻而扎实的点评。 战场决胜牵一发则动全身,而战场上的诸多因素,无论多么微末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这 一发 。具体到苏德战争的单个战役中, 一发 究竟是什么,又出现在哪里,才能让苏联反败为胜?本书用
《日俄海战》是英国知名历史学家朱利安 科贝特爵士的作品,创作于1910 1915年。顾名思义,其主题是1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那场列强战争 它彻底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由于*初只供英军高级军官传阅,该书很长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才随着解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本书的参考资料来自三个方面,即日方提供给英国的机密版战史 《极密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战史》、俄国陆军在战后编纂的官方战史、英国观战武官的报告,它们为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还融入了对战略和战术的冷静分析,让读者能更好地领悟那些重大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科贝特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检视一下20世纪英国和美国的海上战略,就不难发现科贝特理论的充沛生命力以及它在现代海洋战略思想的舞台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英国*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4:1923 1945,从 纳尔逊 级到 前卫 级》内容上接1922年《华盛顿条约》对海军各舰种的限制所带来的设计挑战,下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的战舰设计工作主要受条约体系、预算限制与和平主义思潮三方面制约,所涵盖的战舰种类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护航舰艇等。在叙述方向上,本书首要关注的是这一时期的海军船舶架构技术,其次是有关船用轮机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专业方向如武器设计等。布朗先生援引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档案资料和时任海军建造总监的日记,由此披露了海军高层设计战舰时的思维,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各类舰船的设计方案,以及同类舰只之间的比较分析,是研究英国战舰史的重要资料。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虽然与宏大的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相比,切尔卡瑟战役的规模较小,但它在苏德战场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1944年1月底,德国 南方 集团军群的6万精锐在卡涅夫突出部被苏军合围。曼施泰因急调装甲力量解围,却在苏军强大的防御面前耗尽突击势头。被困部队不得不自行突围,经过异常血腥的战斗,终于有共计4万余名将士逃出生天。被围德军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未能脱身,第11军军长施特默尔曼也在行动中阵亡。 本书正是一部讲述切尔卡瑟之战来龙去脉的作品,除了在战略和战役层面深度解析这场突围战之外,还逐日逐时地详细讲述了德军从事的每一场战斗,展现了许多基层士兵的亲身经历。
本书介绍了1860 1905年英国战舰设计的发展,以200多张插图展示战舰外形的变化,以数十张表格反映战舰性能的提升,涵盖主力舰、巡洋舰、驱逐舰、鱼雷炮艇等舰种,以主力舰的设计思路演变为主线索,辅以弗劳德水池试验、实船打靶测试、实战研究等内容,重点讲述了技术发展对造船材料、船型、火炮、防御、船体稳定性、动力机械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方面的变革对战舰总体设计的影响。回溯了英国战舰设计在这45年间经历的挑战、变革与新生;还原了从铁甲舰到前无畏舰的艰难突破过程。
《巨人重生》先是按照时间顺序考察战争进程,揭示1941 1943年在传统军事历史著作中 被遗忘的战役 ,然后以1943年12月31日的视角回顾苏联军事学术和军兵种的发展,介绍战略层面的指挥控制、中央军事管理机关、指挥人员和普通战士的变化,以及苏联红军积累战斗经验的过程。分析其不断发展的作战手段,极其复杂的指挥控制和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训练制度和方法。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 费希尔 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难得一见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佳作。本系列共五卷,此为二卷。 本卷讲述了一战的爆发及开战后22个月里英国皇家海军遭遇的挫折。核心故事是达达尼尔海战,有两个亮点:对 格本 号事件的全景式描写;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方式书写达达尼尔海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德国入侵的可能性,战争初期潜艇的威胁和大舰队斯卡帕湾基地的危险状况,袭击斯卡伯勒和 第40室 的诞生,齐柏林飞艇的威胁,多格尔沙洲海战以及海军中将贝蒂在这场海战中受困于某些问题。马德尔还在本卷中讨论了近距和远距封锁的难度、丘吉尔的 波罗的海计划 ,以及丘吉尔与费希尔两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