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 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中国不想当美国的对手,但美国却已经把中国作为优选的战略对手之一。何以应对?研究其弱点无疑十分必要。老话说:打蛇打七寸。《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是作者畅销一时、蝉联世界军事图书榜首多年的处女作《这才是美军》的姊妹篇。本书另辟蹊径,从体制-机制、作战-训练、管理-装备、支援-文化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存在的50个弱点。23万字正文、5万余字注释、200余张配图,既有大量军史战例、一手资料、外国文献,也有当下的世界和独到的见解。延续作者标志性的“悦读文”文风、吸睛的标题、严谨的论证,涨知识、开眼界、促思考,让读者直呼“过瘾”:原来军事书还可以这么有趣!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 的巨大战场,从1941 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 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 浴血搏杀。 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 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 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普罗霍罗夫卡之战是二战期间,东线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二战中规模 的坦克会战,也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本书详细记述并分析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于1943年7月12日发生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600多辆苏联坦克与300多辆德国坦克之间的较量。 2015年,克里斯托弗·A.劳伦斯的战争史鸿篇巨著——《库尔斯克:普罗霍罗夫卡之战》(多达1600页)问世后,受到战史研究学界广泛关注,这是英语世界具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专著。2019年,为了便于大众阅读,劳伦斯又取其精华,将其浓缩为当前这本《库尔斯克:决胜普罗霍罗夫卡, 规模的坦克战》。 该精华本继承了原书的精髓,同时详细记述、分析了普罗霍洛夫卡之战,这是人类历 规模 的坦克对决,涉及的力量包括德方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第3装甲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海岸的行动大获全胜,攻破了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德国大西洋壁垒,至此,盟军 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线战局乃至整个战争。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德军司令部不愿相信盟军会在沿海地区发动入侵?德军的反击在哪里?本书收录了盟军机密文件、军事科学研究、回忆录、各项重要调查等重要内容,评估了盟军利用间谍、游击队、通信骗局、巧妙安排的假情报才得以大获成功的欺骗行动,从德军视角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讲述诺曼底战役的真实情景,以及发生这些的原因。
二战早期,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SOE)设立了绝密培训学校,以指导未来的特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间谍。X营地是SOE开设在海外的众多训练学校中,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一所,其教学大纲比其他训练学校也更全面,本书重现了该学校的培训手册,课程涵盖伪装、侦察、追踪、审讯、格斗,以及暗杀等秘密技能,用于帮助特工为在敌后执行高度危险的破坏和颠覆计划做准备。本书内容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真实史料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二战中的特工这一职业的历史沿革与训练体系,以及SOE是如何将学员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特工的,为读者揭开特工这一职业的神秘面纱。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 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空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大型巡洋舰是一种曾短暂活跃在各国海军中的二等主力舰,日后风靡一时的战列巡洋舰正是由其演化而来。本书涵盖1865—1910年间世界各国建造的200余艘大型巡洋舰,不仅详细介绍这些舰船的设计发展历史,描述其在战争年代的部署和战斗,其间还插有大量线图和数据图表,帮助读者从多个方面认识这类在蒸汽时代具有特殊地位却长期不为人所知的舰船。
《瓜岛大海战》是美国有名海军史作家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继《莱特湾大海战》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关于太平洋战场战事的历史纪实作品,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瓜纳尔卡纳尔岛及其周边海域与日军开展的一系列斗智
......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转折都伴随战火,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一部军事史。要研究历史,就不可能不了解军事,不了解战争。 本书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用战略、战术、军制、兵种、装备等军事因素为纽带,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在几千年间的变化,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本书自2001年初版、2005年再版以来,被很多院系或老师指定为教学参考书或考研参考书,可见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在学界的地位。此次出版本书的第三版,作者李少军教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补充,因而第三版必然要比前两版更加完善和成熟。 本书第三版在内容上,不仅作了词句、语段的修改,还重写、补写了部分章节,如:在第一章中重写了第三节关于“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在第二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中,补充了小结“怎样看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第四章添加了一节,介绍“什么是国际体系”;原书第二版的第六、八、九三章进行了合并、重组、删减。此外,作者还对章后的主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本书介绍了普法两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事件中的博弈,以及开战前的军事动员和参战将领情况。随着法国人率先宣战,德意志军队在老毛奇的统率下沉稳应战、不显颓势,逐步夺得战场主动权,并在色当决战中战胜法军,致使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二帝国宣告覆灭。
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大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成为经典模型被载入史册,或影响了之后数十年间的武器发展。比如:T-34坦克,据统计它是二战中用途最广的中型坦克;M1943型152毫米榴弹炮
本书由前言,正文三编,结语与参考文献等四部分组成。 正文三编是本课题的主体,每一编分别由导论和若干章节组成。 编研究的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六章组成。 第二编研究的是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六章组成。 第三编研究的是中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八章组成。
关注未来,是版《揭开战争的迷雾》的宗旨所在。作者致力于预言新世纪最初十年及之后可能发生情况。作者当时坦言,信息技术势必在军事领域触发一场革命。与诸多革命相同,这场军事革命在发展之初容易为世人所忽视。传统观念、作战模式、编制体制往往会掩盖新兴革命的真正效能。毕竟,这场革命仍然处于新生阶段。诚如技术在人类由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样,在这场军事革命中,技术同样只是触发事件发展的扳机。与所有革命一样,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动将影响军队的所有编制体制,打破所有传统作战形式和军事观念。但事实上,军事领域的非技术要素才是军事革命的真正动力源。 不可否认,军事能力与国家对外政策、军事力量结构以及国际关系等宏观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但这些并非本书所关心的焦点。这本书将集中讨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