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迪·格拉夫曾经的梦想是向月球发射火箭,但他亲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靠前的杀人武器:V2,它可以携带一吨弹头,以三倍音速飞行。凯·卡顿-沃尔什刚从学校毕业,就被招募到梅德纳姆皇家空军基地,成为中央判读组的情报人员。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V2有任何交集,直到11月的一个早晨,她在伦敦沃里克街的公寓里遭遇了V2袭击!他们在一种别样的战争里煎熬着、挣扎着,终于决定抛开过去、迈步向前。然而,又一颗呼啸而来的V2导弹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获奖历史学家沃尔多·海因里希斯(WaldoHeinrichs)和马克·加利基奥(MarcGallicchio)生动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半在太平洋发生的战争,从1944年春天的跳岛战役一直到1945年8月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海因里希斯和加利基奥全面揭示了日本的军事战略和国内激烈的政治辩论,同时对美国的决策进行了修正性讨论。本书将宏大的战略分析与实战叙事编织在一起,从美国陆军、海军士兵和陆战队员的视角,描画出太平洋战场上残酷的战斗画面,突出了战斗、后勤和战略的相互作用。这部军事史巨著评估了发动全球战争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为取得成功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 的巨大战场,从1941 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 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 浴血搏杀。 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 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 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转折都伴随战火,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一部军事史。要研究历史,就不可能不了解军事,不了解战争。 本书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用战略、战术、军制、兵种、装备等军事因素为纽带,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在几千年间的变化,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二战早期,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SOE)设立了绝密培训学校,以指导未来的特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间谍。X营地是SOE开设在海外的众多训练学校中,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一所,其教学大纲比其他训练学校也更全面,本书重现了该学校的培训手册,课程涵盖伪装、侦察、追踪、审讯、格斗,以及暗杀等秘密技能,用于帮助特工为在敌后执行高度危险的破坏和颠覆计划做准备。本书内容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真实史料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二战中的特工这一职业的历史沿革与训练体系,以及SOE是如何将学员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特工的,为读者揭开特工这一职业的神秘面纱。
数量和物质因素必然会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吗?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但斯蒂芬?比德尔质疑了这种说法,并在本书中系统考察了兵力部署是如何与物质因素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作者强调了运用现代军事体系的必要性,认为兵力部署在现代战争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进入20世纪后,其帮助军队在致命武器下幸存的作用日益凸显。比德尔指出,技术变革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取决于兵力如何部署,仅仅关注物质力量会有犯下重大错误的风险,对政策和学术研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作者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本书的观点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则挑战了大多数固有理论,包括对军事革命的期待,国际关系学科的主流看法,以及军事史领域的正统解释。
布尔战争(1899-1902)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它被贴上诸多“标签”:第一次媒体战、世界大战的前身、种族隔离的始作俑者。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丘吉尔;年轻的布尔指挥丹尼斯·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 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空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20世纪的世界历 ,日俄战争改变了三个 的历史命运,某种程度上“为三个帝国敲响了丧钟”。大清帝国的腐朽无能被开始觉醒的中国人进一步认清,几年后辛亥革命就将其推翻。俄罗斯帝国经此一败根基出现动摇, 反沙皇专制主义的浪潮高涨,十几年后罗曼诺夫王朝就被终结。“大日本帝国”以赌博式的开战取得胜利,又滋长了敢于再冒险发动战争的野心, 终因疯狂侵略走向崩溃。日俄中这三国的命运变化,又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想了解20世纪的世界史,就不得不了解日俄战争。
自列车被发明出来以后,铁路运输方式得到了军事方面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快速部署人员还是运送大炮等重型装备,它都具有相当优势。战争中,火车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一个移动的堡垒或铁轨上的战舰存在,武备和装甲使它们成为少有实用的自走式战争机器。美国内战时,它们为战场决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几乎所有拥有铁路系统的交战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装甲车辆,从维护殖民地治安时的低强度应用,到俄罗斯内战期间的大规模使用,这种前线武器越发受到欢迎。后来,坦克和其他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使得装甲列车略显失色,但直到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内战期间,装甲列车仍在发挥作用。这本装甲列车百科全书逐一介绍了近两个世纪以来,在铁路上行驶的各种战斗装备。本书概述了装甲列车在战争演变中的地位变化,同时通过1500多张照
《大党与大国研究》系列旨在透视大党与大国的兴衰过程,总结大党与大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分析大党与大国的治道变革,为超大政党的持久执政与超大社会国家的兴旺发达探索持续发展之路。《大党治理》是《大党与大国研究》系列之一。本书以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中国国民党等大党为例,剖析了传统大党治理的特点与功效,指出了传统大党向现代大党转型的方向与目标,探讨了超大政党治理的路径与方略。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0/2011)》主要内容包括:复苏势头强弱不均,发展趋势参差不齐、经济乱象纷呈,前途荆棘丛生、经济格局变化明显,多极化进程上新台阶、国际金融形势:越来越乱、国际金融治理:更加艰难、中国金融态势:愈发危险等。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作为一本反映美国航空发展的史书,上起1903年著名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首飞,下至2012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时代,翔实记录了美国航空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采取与叙述航空重大事件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再现了美国航空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影响、重大意义及重大教训,深刻分析了航空产业发展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全面崛起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适合政府官员及航空产业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关心世界及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参考阅读,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航空的作用与意义、普及航空知识的科普读物。
需要强调两个主题……它们共同构成理解现代日本的基本主轴。在当代日本,政治批判的历史是在针对官僚主义原则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抵抗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