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美国军事体制发展的全过程,回顾了美国自殖民时期至今的军事体制的内容、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美国军事体制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把握美国军事制度的特征,对美国军事制度的历史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讲述陈纳德将军领导的 飞虎队 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到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十四航空队的演变和战斗历程,以及中美空军混合团并肩作战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中美两国在共同对日作战中结下的战斗情谊。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枪炮声在默兹河右岸响起, 一战 中被称为 绞肉机 的凡尔登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的伤亡数量,达到70万之多。士兵们一度以为,在后一个德国人和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 本书给予了这场可怕的战役以全景式的描述,囊括战前战后、战略战术、交通运输、空战陆战、苦难荣耀、将领士兵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作者的笔下,德里昂在森林中奋战至死,孔策传奇性地闯入杜奥蒙堡,朱贝尔在死人山的地狱里看战机翻飞,雷纳尔在沃堡中放出后一只英雄的信鸽 这些传奇的场景一一跃然于纸上,鲜活的人物以其命运与品格撼动人心。 本书还批判了交战双方的种种傲慢与愚行,提供了对于惨烈战事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凡尔登战役是理解 一战 的钥匙,是其
本书以美国国防采办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国防采办管理涉及要素和重要内容为单元,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需求生成、资源分配、国防研发、采办程序、项目管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系统工程、经费管理、质量管理、试验鉴定、维修保障、绩效评估、采办监督、策略方法、人员队伍、法规政策和工业基础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美国国防部相关指令指示以及国防采办术语进行了介绍。
......
作为世界海军史上独树一帜的一道风景,俄国驱逐舰以及继承其多数特点的苏联驱逐舰,对于我国海军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驱逐舰发展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于之前“掐头去尾”形式的单型介绍或断代简史,本书自19世纪末期俄国决定顺应海军发展潮流而新兴驱逐舰建造工作起笔,内容翔实地介绍了苏俄海军历史中的每一型驱逐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个昔日海上强国的驱逐舰发展全貌。
作品是世界公认的战争史方面的权威著作,共分为四卷。第一卷详细地分析了古代伟大勇士们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第二卷追溯了罗马军事体系的崩溃,4世纪时,野蛮雇佣军取代了罗马军事体系,之后是日耳曼民族入侵;第三卷从8世纪到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的战争开始于查理曼大帝时期,他维持着一个由自由民和封臣所组成的军事体系,这些封臣与他密切相连,被分封采邑,并为国家提供服务;第四卷则以所谓“近代史”为主,叙述战术方法与战略思想的发展,直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收录了他在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写给母亲的信,和关于军事人物、历史学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种事件的文章、评论和演讲,这些材料展示了他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员的才能。
本书共4册,分别是《欧陆争夺:希特勒的狂飙突进》《欧陆争夺:第三帝国的穷途末路》《非洲沙漠剑影: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较量》《亚太搏杀:日本法西斯的穷兵黩武》。作者是英国军事顾问巴兹尔·利德尔·哈特,他根据自己收集的丰富史料以及对战场所做的实地勘察,在二十年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对历时六年又一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到1942年9月2日日本投降为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及其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新颖、翔实的论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英法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并将祸水东引(苏联),从而对外强中干的轴心国采取包庇的绥靖政策,却不想最后引火烧身”而爆发的这一事实,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黄立茀编著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是部系统、全面地研究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社会历史的著作,利用大量苏联历史档案、文献,探讨了1921年开始利用市场经济机制以后,苏联社会阶级阶层、日常生活的发展变化;鸟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全貌,探讨了这个时期的发展与成绩,同时提示了“开右灯,往左走”的时代矛盾;对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新经济政策为何被抛弃”,进行了新的解读。
1952年10月,美军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朝中方面授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发动了“金化攻势”。美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包围战术,企图先夺取志愿军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阵地。志愿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依托坑道工事,给予了顽强的还击。打垮敌人数百次冲击,歼敌2.5万余人。11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序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1951年4月22日,朝中人民军队为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东西线集中兵力发起战役反击。在西线歼敌2.3万余人,东线击溃敌4个师。23日朝中人民军队为休整补充,开始向北转移,又歼趁机反扑之敌3.6万余人。在转移中,东线志愿军一个师由于部署不周,损失严重。“联合国军”遭重击后被迫停止于三八线附近,转入防御。战役遂告结束。此役,朝中人民军队歼敌8.2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从此,战争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空袭任务执行者罗森少校的热血回忆与感恩心语,七十年后,终于化作汉字,来到他毕生难忘的中国大地!
由高庆德编著的《以色列情报组织揭秘》循着以色列现代情报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历史发展、情报战略、情报思想的演变等进行了总结。对情报与特别行动局(Mossad)、安全总局(ShinBet)、军事情报局(Aman)等重要情报组织对外交流与协作、各阶段改革的动因与成效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色列情报人员的招募、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以色列的电子情报系统、太空情报系统、反恐情报以及反情报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基于以色列情报战略的发展和情报改革背景基础上,《以色列情报组织揭秘》最后对以色列情报界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把握以色列情报界的发展趋势。
一提到城市,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马路、整齐的街道、掩映的绿树、稠密的人群以及发达的商业。当然,城市的特征远不止这些。作为人类文明里程 碑的标记,城市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水平,代表着国家的财富和权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中心与交通枢纽。城市是一个蕴涵 信息和情报的宝藏,蕴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在军事斗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战役意义,是达成战争目的的重要手段,有时甚至是最后手段。正因为如此,自从城市 出现以来,以城市为主要场所进行的战争行动——城市战就与战争相随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