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帝国之弧》是乔良将军 帝国论 系列三部曲的部。这是继 超限战 之后,作者的又一力作。十几年来,乔良将军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国内外形势,冷静透析全球热点事件,直入事件内核,不但对美国金融霸权演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读者明晰金融在大国战略博弈中的重要地位;也对美国对华战略的发展走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探讨了中国的应对之策。作者在《帝国之弧》一书中时而冷静分析,鞭辟入里;时而满怀激荡,真知灼见迸发其间。可以说《帝国之弧》是欲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了解全球政治、军事、经济走向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世界军服鉴赏指南(珍藏版)(第2版)》精心选取了世界各国18 世纪至今的数百种军服和配件,包括盔帽、作训服、常礼服、手套、军鞋、眼镜等类别,着重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服饰以及现代军服的原料及性能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各国军服的发展情况。 《世界军服鉴赏指南(珍藏版)(第2版)》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日军步兵第133联队是1944年衡阳攻防战中日军线的具有顽强战力的主攻部队,面对中美战机的空袭、给养不济以及中国守军第10军巧妙而英勇的抵抗,第133联队不计损失,冒着中国军队的猛烈炮火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强攻,终于伤亡惨重,战损人员达90%以上,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实际上已被消灭。 本书主要根据日方的相关资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客观、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日军第133联队在惨烈的阵地争夺战中其主力被歼灭的作战经过,折射出中国守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时光荏苒。而“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训则不会过时。 本书是主要根据丰富的日文资料而撰写的关于一段著名城市攻防战的战史,书中描述的基本都是日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作战活动:他们如何行军,如何搜集情报和补给,如何制定战斗计划并协同各部队实
本书结合国际情报案例和作者自身情报工作经验,开创性地阐释了情报的概念和内涵:情报是知识,情报是组织,情报是活动。在情报分类方面,阐释了基本描述类战略情报、动向报告类战略情报、预测评估类战略情报;在情报组织方面,阐释了中央情报机构、部门情报机构的职责功能,并结合实际解答了十大问题;在情报活动方面,阐释了情报搜集、情报评估、情报分析、情报上报等情报工作流程。
本书记述了德军精锐部队的组建,除了山地步兵师外,其余均是在开战后成立的部队,像突击炮营、犀牛驱逐营、重装营都是因为武器的发展而新成立的部队,夜间战斗机也是因为西欧激烈的空战因运而生,奇怪的是戈林伞兵装甲师是由空*卫团而逐渐变成一支可怕的陆上武力,这些部队比名气可能没有像国防军的大德意志(GD)或是党卫军的(SS)装甲师(LSSAH)来得有名,但是无论从人员训练、支援作战、战斗效率都毫不逊色于德军其他的王牌部队,只不过要如何称呼这些在战史上并不多见的部队,“特殊精锐”是较浅而易懂的词句,希望读者能接受此一说法。
1944年10月24日,正当莱特湾大海战正酣之时,自日本本土南下的日军机动部队本队在菲律宾海域执行牵制任务,次日在吕宋岛东北帕拉维岛的恩加诺角之东北海域与美军第38特混部队发生激战。海战的结果是机动部队本队损失了包括大名鼎鼎的“瑞鹤”在内的4艘航母、2艘驱逐舰,另有1艘轻巡洋舰在归途中被美军潜艇击沉。此战是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谢幕演出,此后日军再无成规模的舰载航空兵出战。而美军未沉一舰,仅损失一些舰载机。本书以丰富的美日双方战报、战史书籍及回忆录为基础,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详实而生动地讲述了这场海战的全过程。
《骗中骗:克格勃与中情局的无声战争》以美国反间谍头目詹姆斯安格尔顿之死为缘起,追踪了苏联从建国伊始到冷战末期“欺骗对手”的各种行动: 设置虚拟组织:设置“信任组织”欺骗中情局在内的西方情报机构; 派遣双重间谍:派遣“软呢帽”和“高顶帽”等伪叛徒打入美情报机构; 利用技术手段:利用遥测技术的系统性偏差使美国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传播虚假情报:借助诺申科和戈利岑等提供虚假情报,引发中情局内讧; 策反对方高官:策反中情局情报官员,并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卧底; 制造经济假象:制造经济衰退假象诱导美国调整其国家安全政策; …… 面对苏联这一系列情报战时,美国又是如何应对和接招的呢? 通过中情局与克格勃在情报与反情报上的较量,作者向读者呈现了一场看不见硝烟
国内已出版多部有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图书,但这些图书或聚焦于高层,或着重于其行动部门,基本忽略了中央情报局的 黑色大脑 ,也就是其至关重要的分析和研究部门。 本书在大量公开及解密资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深藏幕后的中央情报局分析和研究部门进行介绍,梳理了其曲折前行的历史,讲述了中央情报局许多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本书可作为有关单位的外军研究、国际情报史、建制史参考资料使用,也可供普通二战和冷战军事、情报、谍战史爱好者阅读;本书还涉及大量美国相关组织体制改革/沿革内容,可供即将或已经身处机构改革大潮之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参考。
英国皇家海军承袭了两个独立的军事传统是:一种是依靠海上决战来争夺海权,这确有许多功绩昭彰,彪炳史册的战例。另一个则是强调海军与陆地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至今,尤其是空中力量的及空间战略战术出现之后,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基本原则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海上作战方面,历史学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海军的上岸作战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或淡化。本书编著者们通过诸多的经典战例,极好地阐明了海上力量对陆地作战的影响和杰出贡献。彼得 霍恩及许多军事领域的杰出专家收集了两世纪以来的众多海军经典战例,将其编订成册。
军队的领导力是企业领导力的重要来源。《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创建了领导力法则,是美国陆军在领导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对于商业领导者、非军队系统的研究人员、培训师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依据С.Б.莫涅特奇科夫对俄罗斯武器历史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和传奇式武器设计师М.Т.卡拉什尼科夫的回忆写成。书中翔实记录了AK-47研制、生产及广泛应用的过程,以及AK系列各时期的改进版,并结合回忆录,对 枪王 一生做出评价,让读者了解这款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如何一步步成为俄罗斯的象征。 枪械研究部分和 枪王 回忆录穿插进行,枪械研究部分精准专业,回忆部分情绪真实感人,反映了二战后至20世纪末的国际形势。文字饱含俄罗斯文学令人动容的深厚情感力量,译者亦将其准确传达。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资料选辑》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近代海军教育史演变历程的学术专著。作者系中国海军史的 专家,通过概述与研究古代 (舟师、楼船军、水军、水师)、近代 (晚清海军、 海军)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总结古代近代 的历史经验,史论结合,借以提供指导 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的途径。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揭露军火工业、政客、金融家勾连而成的 军工复合体 操纵战争的事实 扭转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查报告,彻底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 两位记者通过多年实地走访,对二十世纪初的主要军火商,比如杜邦、柯尔特、雷明顿、克虏伯和斯柯达工厂,以及希拉姆 马克沁和巴希尔 扎哈罗夫等军火贩子的故事进行了讲述。通过多个视角的对比,作者发现,国际军火工业为了攫取利润,通过操纵公众舆论、行贿、煽动冲突等方式,与贪污政客、腐败政府组成 军工复合体 ,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和平为代价,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人为延长了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
《二战巅峰对决:德国步兵VS美国步兵》选取了1944年6-12月间,发生在欧洲战场上的三场小规模战役,对参加战斗的美国陆军部队和德国陆军部队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首先介绍了战役背景及参战部队的组建和编制情况,然后简要解读了美德两国陆军步兵的作战定位、征兵与训练体系、战斗意志培养与后勤供应体系、领导和通信体系,以及武器装备和战术指挥体系,接着聚焦于发生在蒙特布尔、沙恩霍斯特防线和克林凯尔特森林的战斗,详尽叙述了战事进程和双方步兵的对战情况,最后对战役结果和双方步兵的战斗力对比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凭借权威客观的史料、缜密犀利的评论以及精美绝伦的原创彩绘插画,展现出不错的可读性、观赏性和资料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军事科普读物。
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为该报名牌栏目,在军内外读者中有着久远的影响。本书为《军事周刊》2014年的佳作精选,分 军情热点 战争新形态 外军透视 撒手锏 中国力量 五个部分,收录了69篇军事专家透视世界热点和各国军情的妙文,为读者,特别是军迷了解世界安全大势和各军动态、战争形态的发展以及新式武器的性能等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解析,是一本内容丰富扎实、可读性很强的军事普及读物。
《战争电影中看历史2》将延续《战争电影中看历史》的精彩,以《鸣梁海战》、《佣兵传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天国王朝》及15部罗马相关的电影为切入点,与读者一起回顾、探讨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