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展示了经典地理政治思想蕴涵的权力政治逻辑(即地理政治逻辑),二是从理论与历史双重角度探讨了地理政治逻辑与战后美国大战略的密切联系。本书认为,主要以马汉、麦金德与斯皮克曼的地理政治思想为代表的经典地理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系统展示了历史上主导性海洋国家(即英国和美国)的安全乃至霸权与欧亚大陆主要强国间均势的内在联系。本书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大战略实际上并不受体系结构的主导,而是受经典地理政治思想中蕴涵的权力政治逻辑的支配,正是这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冷战期间与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延续性。
《历史的地理枢纽》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第2版)》是一本的地缘政治学专著。地缘政治学是关于世界主要地区政治地理变动的事实知识,包括它们在历史上以及当前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全景式的世界观察。在索尔·伯纳德·科恩的地缘政治学中,均衡,而不是转变,才是治国策略的一目的。最深刻的是,科恩暗示,在全球化的时代,战略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增长为已经是(或者可能成为)大国冲突地带的地缘政治区或破碎地带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后者成为潜在的一体化区或门户区。为此,将需要具有想象力的外交方式。索尔·伯纳德·科恩深邃的地缘政治智慧为其学说提供了坚固的知识基础。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曾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满堂学子为之倾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推荐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第2版)》是一本的地缘政治学专著。地缘政治学是关于世界主要地区政治地理变动的事实知识,包括它们在历史上以及当前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全景式的世界观察。在索尔·伯纳德·科恩的地缘政治学中,均衡,而不是转变,才是治国策略的一目的。深刻的是,科恩暗示,在全球化的时代,战略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增长为已经是(或者可能成为)大国冲突地带的地缘政治区或破碎地带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后者成为潜在的一体化区或门户区。为此,将需要具有想象力的外交方式。索尔·伯纳德·科恩深邃的地缘政治智慧为其学说提供了坚固的知识基础。
《政治哲学讲演录》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结构以及学科边界。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架构。二是中西政治哲学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政治哲学的结构特质。这部分对中西政治哲学的古典时段与现代时段的不同理论结构进行了分析,尤其着重介绍现代意识形态的诸体系。三是现代政治哲学基本命题的分析,诸如自由、平等,法治,人权、民主等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都包含在内。全书系统完整、脉络清晰、论述精到、语言晓畅,思想性与知识性交融,介绍与评论相得益彰,是系统深入了解现代政治哲学的有益读本。
本书是《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从地理条件和空间概念上阐述了中国政治地理的现象与规律;分别对我国国土、海域、边界、首都及行政区划的历史与现状,做了深入介绍与分析;从政治地理的角度对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与展望。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地理专业与社会科学相关专业师生及对此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曾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满堂学子为之倾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
本书以马汉、麦金德和斯皮克曼为代表,细致辨析了经典地理政治学的思想脉络。并且详细探讨了地理战略论涉及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强国《主导性海洋强国、心脏地带强国和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的大战略取向。这三种不同类型俯强国实际上是现代世界政治中影响的三种不同性质韵角色。对这三种不同角色的地理战略倾向的分析,从根本上说有胁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三类强国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正在或可能起到的作用。中国当前在进行的外向型发展及与此有关的海洋转型,必将对当今及未来的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地理政治学与大战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地理政治及与此相关的战略问题的研究,具有关乎中国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公共政策制定(第5版)》关注了政策制定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争取多数支持、平衡预算、决策标准和风格.成本一效益分析等。《公共政策制定(第5版)》视政策制定过程为一个完整周期,以问题界定为起点,分析了议程设立、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变革和政策终结等政策环节,通过大量的政策案例,描述和分析了政策制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把美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尤其介绍了美国国家层面上公共政策的发展以及关于政策形成的研究成果。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学者认为,凸显应急管理重要性的因素包括“(工)随着近年来灾害成本的激增,公众对于致灾因子、紧急事件及灾害的意识增强;(2)企业认识到,灾害可能会扰乱企业的运行,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在危险的地理区域内,人口迅速增长,越发暴露于灾害影响之下;(4)应急管理者接受越来越多的专业培训,应急管理作为一种职业得到了发展。”①其实,从有人类开始,人类社会就与风险、灾?相伴。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与西方《圣经》中关于“诺亚方舟,;的传说都反映了人类的先民们与自然界所进行的顽强抗争。在远古时代,由于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人们往往习惯于对风险与灾害做出某种超自然的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转变了被动地应对风险与灾害的局面,开始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曾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满堂学子为之倾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